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於當地時間昨日(13日)結束訪華行程回國,她周末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賀立峰共同主持「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是2019年以來首次。中方透露兩國達成69項「互利共贏成果」,英方則表示雙方的協議總值約6億英鎊(約56.8億港元),且需分5年達成。李韻晴正因英鎊疲弱備受英國政界壓力,首相施紀賢昨日(13日)一度拒絕保證李韻晴在下屆大選時仍擔任財相,首相府同日稍後才發聲明表示對她「完全有信心」。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英國國債息率近日升至1998年以來新高,引發市場憂慮工黨政府財政,亦拖累英鎊匯價下挫。英鎊兌美元由上周一的1.252跌至昨日的1.2143,單周跌幅逾3%,兌港元則由上周的9.7346一口氣跌穿9.5算,昨日低見9.4222,創52周新低。李韻晴訪華期間堅稱不會改變財政紀律,並透露與中國達成的多項協議,可望在未來5年為英國帶來6億英鎊(約56.8億港元)的經濟效益,即平均每年約11.3億港元,相當於倫敦交通局(TfL)約23天收入。
施紀賢昨日出席英國國會會議時,兩度拒絕正面回應李韻晴在下屆大選時,會否仍然擔任財相,與去年底他保證外相林德偉留任的說法有別。不過英國首相府同日稍後發聲明,表示施紀賢對李韻晴完全有信心,也會在「整個國會任期內」與作為財相的她合作。
工黨議員促辭退李韻晴
立場偏向保守黨的《每日電訊報》引述不具名的工黨國會議員批評李韻晴無能,認為施紀賢應辭退她,以重建外界信心,又稱首相府的最新聲明「跟一隊足球隊的主席聲稱對主教練有信心本質本沒多大分別」,強調李韻晴已拖累工黨未來選情。
在野保守黨黨魁栢丹娜(Kemi Bedenoch)斥施紀賢和李韻晴令英國經濟跌進谷底,「市場一片混亂,商界信心也崩潰了,而財相仍然隱形」。影子財相施榮達(Mel Stride)亦批評李韻晴在英國市場動盪時仍然外訪。
《環時》讚英重拾務實
「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李韻晴今次訪華前對上一次舉辦已是2019年6月,其後一直暫停,直至去年工黨政府上台後才有重啟風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英兩國堅持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認為雙方合作有利於兩國發展,金融是中英合作的「亮點」,願加強財金政府和金融監管合作。
《環球時報》昨日(13日)發表社評,指「樂見英國重拾務實傳統」,稱中英歷史文化、價值理念和社會制度有差異,但共同利益廣泛,形容英國工黨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華政策的戰略自主性」。《環時》稱中英關係受「美國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認為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重啟是「理性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