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昨日(7日)公佈2025年1月至3月賣地計劃,預計期內只推售一塊東涌東沿海用地,該處地段曾於2023年9月招標,但流標收場。政府今次重推東涌地時把擬建單位數目由400個增至745個,升幅達93%,單位平均面積則減少44%,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做法是回應市場意見,對用地獲投出「頗樂觀」。她重申無意重推勾地機制,原因是要確保政府對土地供應的主導權並「審時度勢」推地,並表明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唔需要而家定一個日子」施工。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政府今年首季推出的唯一一塊土地是東涌第106B區住宅地,地皮面積約10,648平方米,位於東涌東海濱。甯漢豪稱106B用地會以招標形式出售,可建樓面面積約37,200平方米,預計可提供745個單位。連同此前3季供應,政府在2024至2025年度的土地供應預計可提供8,340個單位,僅相當於供應目標的63%,甯漢豪形容是「可以預見並且認為合理嘅部署」,原因是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資金流向,令發展商投地較保守,又稱「唔鼓勵」公眾年與年地比較房屋供應量。
東涌106B區住宅地此前未被列入政府賣地表,甯漢豪稱考慮市場環境和持分者意見後,認為是推出用地的合適時間,透露與業界有交流。她表示106B區未來有東涌東地鐵站作交通配套,亦無需作太多土地平整和附帶設施,並稱政府在2023年9月該塊用地流標後修改招標修款,單位平均面積由90平方米(約969平方呎)減至50平方米(約538平方呎),認為有助增加項目回報率,目前該地皮附近道路亦已興建好,「建築會利便啲」,對用地獲投出表示頗樂觀(pretty optimistic)。
強調地價收入仍有滯後
被問到今個財政年度政府賣地收入偏低時,甯漢豪承認近年經濟環境「話畀我哋聽,政府唔可以純粹依賴地價去支持我哋嘅開支」,但拒回應本財政年度地價收入偏低的問題,稱最終收入「一定去到年尾先至會有年結嘅數字」,原因是尚有一些已完成的地契修訂個案,以及「未畀晒錢」的個案,稱數字有滯後,「唔會係330億嘅話,係幾多呢?咁其實就會去到財政司司長去做預算案嘅時候呢,就有一個結論去話畀大家聽嘞」。
甯漢豪表示賣地「唔係最高嗰個」政府收入來源,稱「譬如利得稅,如果我冇記錯,佔我哋嘅收入係超過百分之20」,但沒正面回應賣地收入遠低於預期的影響。甯漢豪稱政府「都希望有一個好嘅進賬」,但買地屬市場行為,亦承認不能「時常依賴賣地嘅收入去支持我哋嘅財政」。
稱政府需主導土地供應
甯漢豪重申政府需以務實和審慎做法推出土地,但無意重推勾地表,強調政府對土地供應「有主導權」,「土地造好之後,我哋可以審時度勢咁樣決定何時去推出」。甯漢豪解釋稱,勾地表意味賣地主導權在市場,而政府賣地的主動權在政府,認為目前大方針是由政府主導土地供應,重推勾地表「係背道而馳」,若重推雙軌制亦會令市場混亂。她表示政府樂意聆聽發展商意見,無需透過勾地表方式進行,「我哋隨時,大門都係開放」。對於交椅洲填海,甯漢豪稱事前研究告準備工夫和正式開始工程「係兩個唔同嘅考慮」,政府需視乎研究進度和工程項目優次排序,對交椅洲項目開工「唔需要定一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