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律師公會昨日(23日)換屆,由資深大律師毛樂禮出任新一屆主席。毛樂禮見記者時提及《基本法》23條立法,稱政府完成憲制責任,公會將密切留意相關案件。毛樂禮提到行政機關獲法律賦予的權力越大,責任也會越大,行使這些權力前需更謹慎。他未直接評論是否認為當局適當行使權力,稱這涉及包括政治在內的判斷。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大律師公會昨日舉行周年大會並換屆,毛樂禮當選主席,副主席為另外兩名資深大律師許紹鼎和薛日華。毛樂禮表示感謝會員支持,稱維護法治和司法獨立一直是公會核心價值,其後主動提到去年政府就《基本法》23條立法,形容是「完成咗重要嘅憲制責任」,法律至今落實接近一年,法庭將陸續審理相關案件。他表示公會在23條諮詢期向政府提交報告,部分建議獲採納,部分未被採納,公會將密切留意相關案件及可能出現的上訴。
毛樂禮表示在任何法律下,行政當局獲賦予的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The greater the power, The greater the responsibility),應謹慎(cautious)行使權力,至於是否認為當局行使權力合理,毛樂禮則稱這涉及政治判斷,重申在法律觀點上,大原則是權力越廣泛,行使時便要越謹慎。他強調經濟與法治相輔相承,大律師公會會繼續在重大法治議題上發聲,稱公平審訊需法院獨立運作,「同時一樣重要嘅係,與訟人可以尋找法律代表,特別喺刑事案」。
認覓海外法官存挑戰
終審法院多名海外非常任法官去年離任,目前只餘6名海外非常任法官。毛樂禮表示海外非常任法官是「好特別」的制度,相信法律界和大部分市民皆支持,過去20多年亦對香港法治有貢獻。他稱6名海外非常任法官「雖然比之前少左啲」,但不影響終審法院工作,「我哋當然希望有新嘅法官被委任啦」,承認「因為一啲因素」導致尋找新法官出現一定挑戰,但對有更多法官加入感樂觀,「事實上過去兩年亦有兩名澳洲籍法官獲委任」。
毛樂禮表示大律師公會自1990年代中期已有訪問北京的做法,「大概一年一度」,此前因「疫情同埋其他理由」停頓數年,但如今已恢復,相信多溝通對公會和香港社會均屬好事,每次上京亦有跟中方官員坦誠交流,強調溝通非常重要,會適時公佈訪京團細節。
被問及美國前副總統彭斯上周促請釋放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毛樂禮表明不過問個別人士的言論,但希望所有人士對任何正在處理的案件「言論嘅時候小心」,避免影響司法程序。他重申大律師公會方針不變,即維護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並在香港和海外解釋香港的司法制度。
曾任公會副主席6年
現年46歲的毛樂禮2000年成為大律師,2016年取得資深大律師資格,目前於德輔大律師事務所(DVC)執業,主要參與商業訴訟及仲裁。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毛樂禮曾代表冠忠巴士入稟法院,申請禁止示威人士堵塞中環和金鐘一帶道路。毛樂禮2016年至2019年間擔任監警會成員,2019年12月底卸任,他亦於2017、2018、2019、2022、2023及上年度擔任大律師公會副主席,其間公會主席分別為林定國、戴啟思和杜淦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