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於明年1月卸任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接受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訪,他承認香港學術自由「不如以往那麼好」,但相信學者能克服困難,又透露去年宣佈辭職與「外來干預」有關。段崇智表示香港仍有巨大潛力,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若香港仍想在世界佔一席位,須保持獨有文化和歷史。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泰晤士高等教育》昨日(12日)刊登題為《我在中大很艱難,但我不後悔》的段崇智訪問,內文提到段崇智2018年出任中大校長起面臨的不同挑戰,包括2019年社會事件,以及隨之而來的疫情,他任內亦要面對港區國安法造成的人才流失和學術自由變遷,立法會早前也通過法案改組中大校董會,增加校外校董人數比例。
港區國安法在段崇智任內實施,至今逾4年,段崇智承認學術自由「不像以往那麼好」,但整體仍屬「尚可」(largely OK),認為學者能靈活處理,「沒錯,那裡可能有一些障礙,但我不認為這是不可能克服的」。被問到在校長任內面對的挑戰,段崇智坦言大學本應抽離於政治(apolitical),自言去年宣佈辭職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面對「外來干預」(external interference),稱可能觸怒一些人的利益。
稱港或可吸納回流中國學者
段崇智承認香港學術界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認為人工智能和半導體晶片等研究會受較大影響。他表示香港在歐美傳媒眼中已有污點,令香港院校難以吸引國際人才,「但另一方面美國也在做『中國倡議』,這令我們吸納很多已厭倦美國的中國專家」,認為中國學者有可能回流中國大陸,亦有可能到香港發展,「我們可怎樣獲得好處?」
段崇智表示對擔任中大校長無憾,自言當初上任只想「為香港和中大盡力而為」,認為已作出一些貢獻。他舉例稱自己任內引入大學通識課程「21世紀全球公民的重大挑戰」,稱該學科以美國大專院校模式設計,有別於香港院校參照英國設計的科目;他亦提到2023年起舉行的「中美高水平大學校長對話」,稱這能連結中國與美國的高等教育領袖。段崇智強調大學需要「懂得大學」的領袖,在學術與政治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