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8日)在立法會上,就「移居海外人士」回港享用福利和社會服務質詢,宣稱若移居海外的市民回港使用社會服務是「濫用福利」、「食窮我哋嘅特區政府」,形容該些香港永久性居民是「外人」,問政府可否「刀口向外」。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時直指「對『外人』嘅定義有疑問」,並質疑「回流醫病」的比率是否「好似坊間講到咁嚴重」。工聯會鄧家彪亦提醒,一旦收緊醫療等基本權利和服務的限制,可能與鼓勵市民「灣區養老」的方針有矛盾,盧寵茂表示同意。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梁熙的質詢圍繞移居「海外」(Emigrated Overseas)市民,沒有觸及同屬香港境外的中國大陸長期居住的人士,他亦沒就何謂「移居」提出具體定義。梁熙形容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士移居海外後回港使用社會服務,是「濫用社會福利」,又稱「回流醫病已經係公開嘅秘密」,批評當局「視而不見」。
促當局「刀口向外」被盧寵茂稱「重咗啲」
梁熙表示目前社會正討論財赤問題,例如削減長者乘車優惠,形容「對於自己人呢,就非常之嚴苛,但對於『外人』呢就非常之慷慨,津貼佢哋返嚟香港去醫病、食窮我哋嘅特區政府」,「我想問下當局可唔可以刀口向外,讓一分一毫嘅公帑都用喺市民身上,而唔係用喺移咗民嘅人嘅身上」。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和議梁熙的說法,稱公帑應用於「住喺香港嘅市民身上」,認為在財赤背景下,現行做法是慷市民之慨。陳克勤認為可參照此前派發消費券的做法,對「回流醫病」個案核實市民是否持續居於香港。選委界陳凱欣稱醫管局目前收費只分持有身份證與否的人士,認為醫管局的收費可增加彈性,「出院先慢慢同佢(市民)計,睇佢有冇提取強積金」。
盧寵茂回應梁熙時,指出對梁熙就「外人」的界定「有一個疑問喺度」,「因為呢啲、梁議員提到嘅都仲攞住香港身份證,點樣釐定一個攞住香港身份證嘅人係一個『外人』呢?特別係用『刀口向外』呢,似乎我覺得就重咗一啲,我哋都係希望照顧好曾經喺香港嘅市民。」盧寵茂續稱,長者津貼或綜援等涉及「派錢」的福利目前已需申請者連續居港一年,但醫療需要具偶發性及急切性,政府無意就市民求醫推行審批機制。
鄧家彪提醒或與「灣區養老」矛盾
對於陳克勤的主張,盧寵茂指出消費券屬一次過派發,但醫療服務屬連續性,「全香港750萬人都可能有一日會病,咁係咪大家想每一次你去睇醫生嘅時候,都要問你過去一年你喺香港住咗幾耐呢?」另外對於有意回流治病的人士,只要該些市民希望在港治病,亦可在回流後居住一段時間繼續求醫,篩查的做法只會對醫護人員和全體市民構成沉重壓力。盧寵茂亦提到坊間流傳「回流醫病係一個好沉重的數字」的說法,稱局方雖沒有相關數字,但初步認為「比率有幾高呢?係咪好似坊間講到咁嚴重呢?我哋有個問號喺度」。
工聯會鄧家彪則提到「灣區養老」問題,指出相關討論可能影響在廣東省養老的市民,「如果真係收緊一啲好基本權利嘅限制,例如醫療,會唔會真係同時間,同你哋推動緊、或者我哋都好想做到『灣區養老』呢個政策有相矛盾之處呢?」盧寵茂回應時簡單表示「同意」,即認同一旦處理長居境外港人的醫療福利,可能抵觸「灣區養老」。
李家超曾稱歡迎海外港人返港
《基本法》及《入境條例》規定,所有在香港出生的中國籍人士都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享有香港特區的居留權、選舉投票權等,亦有權享用社會福利。除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失去中國國籍,否則不會失去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行政長官李家超初上任時接受傳媒訪問期間,亦強調即使近年有港人移居海外,仍然無任歡迎他們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