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各區成立的關愛隊早前被中大學生刊物《大學線》追蹤報道後,引起社會關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昨日(10日)出席關愛隊活動後,表示不時有街坊參與活動期間「熱心支持」及提供協助,認為有街坊與關愛隊一同提供服務「正正就係我哋嘅目的」。她重申每兩年最多可獲150萬元資助的關愛隊是義務工作,所有資源都用在市民身上,希望傳媒協助推廣關愛隊的服務。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麥美娟回應此前《大學線》報道中有官員表明不公開關愛隊工作報告,稱民政署與關愛隊的服務協議為期兩年,以最早成立的南區和荃灣區關愛隊計算「都未完」,政府在協議期後會以合適方法,就關愛隊的工作指標提供整全和全面的資料,認為這屬適當,「個服務協議反正到而家,其實都係未完期、未完成,咁所以係咪應該喺服務協議完成之後,我哋將佢嗰個工作嘅目標、指標達到個情況向公眾介紹咁?」
麥美娟重申關愛隊只是成立「短短嘅時間」,關愛隊已透過不同平台宣傳,讓市民知道其工作或成績,「另一方面都要拜託你哋,希望各位傳媒朋友可以多幫我哋,將我哋關愛隊嘅工作同服務,可以講畀我哋嘅市民聽」。她表示關愛隊若可獲更多資源,便能服務市民,重申所有資源都用在市民身上。
稱不時有街坊熱心幫助
對於報道發現有疑屬非關愛隊成員穿上關愛隊背心拍大合照,麥美娟稱每隊關愛隊成員不多,「大概就係8至12個人」,因此有時舉辦活動時需招募義工,街坊不時熱心協助,「如果大家有參加過呢啲地區活動,都會有啲街坊喺參加活動嘅時候,譬如我哋舉住一個牌,帶啲街坊去旅行,有個牌講第幾車,有啲街坊就會『嚟,我幫你揸住先』咁樣」。
麥美娟續稱一般而言為了識別,「有啲人會做工作證、義工證,有啲係用背心」,形容吸引街坊參與「正正就係我哋嘅目的」,「希望參加嘅街坊朋友唔單止係一個服務嘅受眾,亦都可以鼓勵佢哋同關愛隊一齊去提供服務」,認為有街坊穿背心正是「達到目的」。
麥美娟自言關愛隊成立後「好多街坊都好肯支持我哋」,對此表示「好感激」,強調關愛隊成員全屬義工,「佢哋全部都係用照顧自己家庭嘅時間,或者係用工餘嘅時間參與社區服務」,而有突發事件發生時,關愛隊也會「做一個動員」服務市民,希望社會「睇到關愛隊嘅服務」,並讓市民「真係感受到社區嘅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