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日(26日)發表長54頁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藍圖》)。楊潤雄在開場發言上5度提及「中心」字眼,包括4度表示要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是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他亦建議促進香港成為創意之都、流行文化之都,並兩度提及要鞏固國際大型文化盛事之都地位。《藍圖》提出71項措施,其中在北部都會區興建國家成就館、設立「香港非遺月」等早前已公佈,主要新措施是檢討藝團資助制度,計劃建立「進出機制」。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全長54頁的《藍圖》以「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開首,稱國家影響力與日俱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後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2年中共二十大期間對文化產業的意見、今年中共三中全會的《決定》等,稱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屬重要機遇,認為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特色能「啟發獨特創作,讓香港更有條件說好中國故事」。
48次提國家14次一國兩制
《藍圖》多次提及香港發展與國家大局之間的關係,包括48次出現「國家」、19次出現「大灣區」、14次出現「一國兩制」、5次出現「說好」。當局表示香港需憑藉自身優勢,「作為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的窗口和平台」,政府亦推動香港藝術界與中國內地交流,其中由2023至24年度起的5年,政府已撥出1.35億元用於支持香港藝術界到大灣區演出和創作。當局為文化藝術政策制訂的「六大原則」亦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第一項,稱要配合國家整體文化策略,文藝和創意產業需「在符合國家和市民大眾利益的前題下」多元創作。
《藍圖》提出的較新措施是全面檢討藝團資助制度,擬引入「以表現和藝術水平掛鈎為標準的制度」,建立主要表演藝團的「進出機制」。楊潤雄被問到《藍圖》列出的「藝術水平」有否具體準則時,表示這只是其中一個考慮,「能夠吸引到幾多觀眾呀,對大眾推動嗰個藝術發展嗰個方向或者效益等等,都會係我哋考慮嘅整體方向」。他強調檢討機制不代表現行模式出現大問題,而是透過制度作導向功能,亦不會以單一因素作撥款基準。
擬檢討資助設進出機制
出席記者會的藝發局主席霍啟剛表示「唔打算講太深入講個機制點做」,認為目前仍在討論階段,藝發局需深入討論,但稱機制會包含大中小型的團體,「唔會話個機制係『邊個規模嘅團就會更有優勢』,唔會咁樣做」。霍啟剛表示藝發局的審批員制度行之有效,「審批員絕對係專家」,《藍圖》只是加添審批員的考慮元素,以善用政府資源,重點是令藝團和藝術家「有上升空間」,期望外界以更正面方向檢視,「唔係話一定要邊個指標好就係好」。
楊潤雄回應《藍圖》提出的「中心」和「之都」時,覆述文件上出現的內容及政府推動展覽等工作,只表示希望更多創意產業在香港聚集,亦認為香港有足夠能力發展不同領域,「唔同嘅部分都可以出嚟,成為獨當一面」,在世界地圖佔一席位。
被問到國際合作時,霍啟剛重申歐美仍是重要夥伴,不會基於地緣政治因素轉向中東等地區,但認為「一帶一路」國家正迅速發展,香港可把握機會。西九文化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亦重申,儘管香港期望加強與中東和中亞地區的合作,但與歐洲的合作仍會繼續,今年3月與西九文化區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地區亦大多來自歐洲。馮程淑儀認為過往西方對香港的印象停留於國際金融中心,而香港目前期望發展為文化中心,形容屬「非常新的定位」(very new positi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