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院為本港運動員提供的財政資助額一直為人詬病,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去年曾稱資助為「零用錢」更引起爭議。政府體育委員會周一(24日)開會檢討運動員資助機制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宣佈,精英運動員的直接資助金額下月起將上調8.3%,殘疾運動員亦適用,成年全職運動員最低資助額將由每月7,130元提高至一萬元。
她強調體院運動員非「打工仔」或「員工」,坊間不應將資助視為運動員薪酬,調整資助是希望讓他們在相對穩定的經濟情況下訓練。另外,桌球及網球未來會保留為A級精英項目,當局亦會調整符合A級精英項目的要求,令最少8個成績理想的運動項目,會在今年4月起獲升為「A級」或「B級」精英項目。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身兼體育委員會主席的羅淑佩會後見記者時指出,體育學院對上一次調整資助水平是在2020年,今次提出建議前要考慮當年至今的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市場薪酬趨勢、吸引體育人才需求等因素,強調委員會成員一致認為加幅合適;體院亦會為精英殘疾運動員引入成年隊組別,以改善殘疾運動員的培訓階梯。
她期望調整資助能提升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讓他們在相對穩定的經濟情況下訓練,同時重申運動員並非體院的「打工仔」或「員工」,「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投入的汗水,不能單以金錢測度」,認為坊間要改變將資助視為運動員薪酬的看法,因運動員除財政資助外亦會接受全面支援,包括住宿、飲食、教練費、醫療團隊等。
翻查資料,體院全職運動員每月標準資助額在今次調整前,介乎7,130元至44,500元,非全職資助額視乎級別,則為每月2,530元至10,070元。
修訂精英項目定義
另外,現時體院A級精英項目的要求,包括在過往四屆及未來兩屆賽事中,最少3次成為奧運或亞運項目,令外界關注桌球會否降級。羅淑佩則表明,桌球及網球未來兩年將繼續維持「A級」精英項目,高爾夫球亦會升為A級項目,獨木舟及殘疾游泳獲晉升為B級,殘疾保齡球則維持B級。
她承認某些體育項目要符合有關準則會有困難,因是否能成為奧運或亞運項目非運動員能控制,考慮到精英體育發展的需要及個別體育項目的獨特性,委員一致認為需要彈性處理,故將改為自1997年起最少3次成為或即將成為奧運或亞運項目者即可符合;在調整標準後,預料有最少8個成績理想的運動項目,會在今年4月起獲升為「A級」或「B級」精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