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化妝品連鎖零售「老大」的莎莎國際(00178)昨日(17日)公佈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個月的慘淡中期業績,收入15.51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9%,每股基本虧損4.3仙。截至今年9月底止,上半財年淨虧損收窄26.7%至1.33億元。公司指出,未來將大幅調整成本結構及管理原則,務求令業務持續錄得盈利,除非核心市場的防疫措施進一步升級,否則各項措施成效可在現財年完結前反映。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慘淡的財報公佈後,莎莎股價應聲下挫,昨日收跌4.39%,總市值僅有33.82億港元。今日港股開市上揚,但莎莎股價繼續下挫,中午收1.06元,跌幅為2.752%。相比2018年5月1日的股價5.62元高位相比,莎莎國際的股價蒸發逾81%。
莎莎指出,香港政府推行消費券計畫的正面效果正逐漸減弱,有部份業主更在艱難的營商環境中要求加租,莎莎堅持店舖租金原則,只在租金合理及有盈利的情况下才續租,期內淨關閉5間分店,至9月底在港共經營71間分店。
事實上,莎莎在港澳、内地和馬來西亞三大市場,均有關店以減輕成本。其中港澳市場報告期内關店了7間,新開2間;内地市場更是關閉了35間,無一新店開業;馬來西亞市場則開店3間,關店4間。
換這之,在短短半年間,莎莎累計關閉了46間門店,門店總規模收縮至193間。而在巅峰時期,莎莎國際在港澳、大陸、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共擁有287間門店,如今門店規模減了近三分之一。
莎莎不得不大幅減少門市的原因在於今次中期業績的收入僅是2019年同期約45%,還不到一半。按市場劃分,香港和澳門市場是莎莎國際主要營收來源,報告期内收入比重達63.5%;其次是線上業務,收入比重為19.3%;中國内地的收入比重包尾,只佔7.7%,低於馬來西亞9.5%的比重。
莎莎業績慘淡,主因是大陸遊客驟降所致。由於中港兩地尚未通關,導致期内公司在香港市場中來自於中國内地旅客的銷售額只佔2.8%。在中國内地市場,莎莎國際也深受疫情嚴重拖累,内地市場經營業績較港澳市場更為疲弱,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3.1%至1.2億港元,内地網上業務銷售額則下跌26.0%至1.59億港元。
雖然,今年9月,有5.13萬内地旅客到香港,同比增長了超過6倍。但相較於2018年9月472萬的内地旅客數量,今年9月的内地旅客人數僅為2018年同期的1.1%。看來香港特區政府繼續維持「0+3」的話,莎莎仍在刺骨寒冬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