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就北部都會區的三個開發區試點接獲22份意向書,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透露,許多國有企業有意參與建設及運營,當局不排除在招標文件中加入相關條款,甚至可能會以不招標的方式直接由某企業來開發區內的土地,以吸引重點企業。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bit.ly/3wGQh7c】
甯漢豪接受《文匯報》專訪時指出,一些企業表達了對興建樓宇的初步興趣,而他們計劃在平整完產業用地後將其交還給政府。然而,部分特別是內地企業認為,僅僅平整土地後交回的要求過低,期待能同時負責運營。政府樂見此類意向,最重要的是企業的實力是否足夠,當局不排除可能朝向企業共同運營的方向,來設定相關的招標條款。
對於是否擔心會被指責特定為某企業「度身訂造」標書,甯漢豪表示,發展北部都會區需要創新的思維,要聆聽市場的聲音,稱招標文件若過於傾向某企業的說法,實際上是自相矛盾,並強調招標過程都是公開的。
她還表示,許多企業反映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即使願意開發土地,也未必會在第一步就使用最高樓面面積,因此政府正積極探討「按實補價」的方案,允許發展商不必按照最高樓面面積進行大額補地價,而是按照實際建設面積來確定補地價,旨在吸引企業入場。
根據特區政府的估算,洪水橋/厦村、粉嶺北和新田科技城三個開發區試點的投資成本介於100億至約200億元之間。每個區對於產業用地均有不同的發展要求,包括最基本的只需在土地平整後交還政府,部分則由開發商保留土地用以建設和運營企業及科技園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