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00001)早前宣佈,已與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BlackRock-TiL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將包括巴拿馬兩個港口權益的和記港口集團全數出售。惟《大公報》其後發表評論文章,稱長江和記出售海外碼頭業務是「沒有腰骨的跪地」、「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和香港中聯辦的官網,亦全文轉載上述文章。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3月18日)回應事件,指外國政府應為企業提供公平環境,政府反對外國施壓脅迫企業。
《彭博社》同日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多間機構,已接到國家高層領導人的指示,研究該宗交易是否存在潛在的安全漏洞或反壟斷違規行為。目前長和、貝萊德均未回應有關審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和港澳辦公室亦未就事件回應。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李家超今日就長和出售海外港口業務事件指,社會就事件有很多議論,反映社會對事件關切,這些關切值得重視。他說,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企業、包括香港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環境,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使用脅迫或施壓手段。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及規則要求,特區會依法依規處理。
《彭博社》同日引述消息報道,指中國政府部門已開始調查長和出售其海外港口業務的交易,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多家機構,已接到國家高層領導人的指示,研究長和出售碼頭的交易,是否存在潛在的安全漏洞或反壟斷違規行為。
報道提及,因應李嘉誠公司出售的港口均位於中國大陸和香港以外,目前尚未知悉中國可採取什麼手段阻止該場交易。而北京方面對該交易的審查,並不意味著隨後會採取什麼行動。這種規模的交易通常會引起中國和其他國家監管機構的注意。
針對長和出售港口,早前有報道提及,事件驚動中央高層,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兩會期間,代表習近平召見長和主席李澤鉅,就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營運權事件進行交涉,要求停止出售,惟李澤鉅未直面答應。
《大公報》昨日(17日)再發表題為《飲水思源有擔當 背靠祖國謀發展》評論文章,稱60年前,面對香港嚴重的飲水危機,中共中央政府出手引東江水入港,讓香港告別「制水」時代。歷史一再證明,「國家是香港最強大的依靠,中央是香港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後盾」文章最後提及,對接國家戰略不是一句空話,貢獻國家更不能只是一句口號,在大是大非面前,香港各界必須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勇於擔當歷史責任,堅定信心,為維護國家安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國家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亦於今日發表評論文章,題為「攻擊長和資產處置屬謬論且有違《基本法》」,指文章破壞一國兩制,毀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文章指出,香港按照《基本法》規定實行高度自治,其第六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第105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護私人和法人財產的取得、使用、處置和繼承權利」、「企業所有權和外來投資均受法律保護」;第115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無形財產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形容長和作為上市公司擁有的海外港口碼頭業務資產,是受《基本法》保護的私有財產權。
該文章形容《大公報》署名文章《莫天真勿糊塗》罔顧《基本法》相關規定,無視香港一國兩制環境,充滿對事實的失真與邏輯的混亂,稱長和旗下的海外23個國家43個港口199個碼頭的業務和配套涉事,是百分百私人和法人財產,也是過去多年陸續收購回來的,並非中國央企、國有資產,絕非「全體中國人」所擁有。
內文最後亦提及,香港是以自由和法治為基石的「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理應成為中國與美國及西方國家博弈的緩衝區,而非「反美西的前哨陣地」,此次長和集團合法處置海外置產遭到質疑,讓人質疑是企圖讓香港商業機構成為大國政治博弈工具,「如此一來,試問國際金融持份者、國際貿易經營者、國際航運大客戶,誰還敢來香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