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HK.00001)本月初宣佈將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業務,並計劃於下月2日簽署協議,連日引發港澳辦、中聯辦及親北京報章攻擊。《南華早報》周五(28日)引述接近長和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集團下星期將不會簽署任何合約協議, 原因「大家明啦」。
路透社同日亦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長和正準備分拆旗下的全球電訊業務資產,並於今年內到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且已與少數財務顧問討論分拆計劃,相關業務估值可介乎130億至194億美元(介乎1,011億至1,509億港元)。長和發言人拒絕回應有關報道。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南華早報》報道,消息人士指下月2日並非長和是次交易的最後期限,只是最早可以簽署協議的日期,而長和相信不會在當日簽署協議;不過報道亦強調暫無跡象顯示交易已取消,只是交易的複雜性令重要細節仍未確定。
同一時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就長和是次交易回應《大公報》查詢時,表示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顯示,反壟斷執法二司負責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
長和除計劃出售港口業務以加強集團的回報,路透社引述兩名知情人士稱,集團電訊業務分拆出來的實體將負責長和在歐洲、香港及東南亞的電訊業務,並以今年內到倫敦上市為目標,不過因應交易的複雜性而可能有變動;一旦成事,這可能是倫敦交易所近年最大型的上市計劃,亦有助該交易所重新吸納全球企業到當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