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傳媒近日相繼報道,武漢、鄭州、長沙、南昌等省會大城市,起碼有14個爛尾盤的業主眼見「供死會」,一於「集體停貸」,不同樓盤的業主先後向相關銀行發出了公開信,公告天下由發信日起不會再供樓,直至樓盤復工。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根據花旗最新報告顯示,截至7月12日,在經歷長期停工後,已經有8個省區22個城市超過35個住宅項目的買家,不惜影響個人信用記錄,共同決定停止償還按揭貸款。
有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現時是社會穩定的關鍵時刻,首期款項理論上是可以減低金融風險的,但是實際上一旦發生違約,未交付的樓盤面臨買家「失蹤」、銀行無法從發展商收回資金等問題。報告並引述克而瑞的數據稱,截至2021年,24個重點城市延遲交付的物業達到186,000套,相當於2021年新屋銷售量的9%。
花旗報告又指,業主集體停貸也將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國有銀行可能面臨更多的抵押貸款風險。
買家無懼個人信貸紀錄被調低的風險而拒絕支付房貸,突顯了房地產風暴開始席捲在中產階級,並危及對社會的穩定。因為牽涉到發展商及銀行,買家斷供最終令前者債務大增,銀行的壞賬則大幅上升。
因應停貸潮帶來的風險。《人民日報》旗下的《證券時報》今日在頭版刊登「勸告」評論文章稱,如果這股風潮蔓延開來,有可能對樓市造成負面衝擊,對樓盤銷售更為不利,也不利於金融系統穩定。各地政府應該研究如何盤活爛尾樓,把死棋下活,追討轉移走的資金,或者引入有實力的房企,將保交付放在優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