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周三(21日)發布報告,表示歐洲企業對中國逐漸失去信心,歐盟對華投資正在下跌,認為受累於中國市場可預測性降低。該會又指,內地將防疫「清零」等政治目標凌駕在經濟目標上,使內地作為歐洲企業投資目的地吸引力下降。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報告提及歐盟企業在華面對5大困難,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停滯不前,政策制定經常「一刀切」;疫情防控政策不夠靈活,執行不一致;多樣性降低,外籍人士加速離開中國,交流機會減少,增加誤解風險;商業的政治化色彩日漸濃厚;供應鏈戰略正變。
商會指出,中國應避免反覆無常的政策轉變,深化與歐盟的合作,並增加國際航班,而歐盟則應積極主動與中國接觸,拒絕脫鈎的呼聲。
商會又表示,除了疫情因素,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停滯不前、歐洲公民從中國出走、中國員工出國的旅行限制,以及政治干預商業情況加劇,都損害了中國的吸引力。有意將既有投資或計劃投資轉至其他市場的歐洲企業數目,創下紀錄新高。
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稱,過去一年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出現鮮明的對比,在其他國家仍然致力於全球化之際,中國繼續把焦點放在國內。世界與群體免疫共存,而中國則是要等到世界擺脫Omicron,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的。商會仍然希望在下月16日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後,中國能夠放鬆入境隔離限制。
伍德克續指,商人到這裡是為了這個市場,而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意識形態的關係,這個市場正在萎縮,意識形態勝過了經濟。他亦指出縱使代價愈來愈大,內地仍嚴格實施防疫措施﹑打壓整頓科技行業,為減排任務導致去年電力短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