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近日接獲街坊報料,指港島東一超市有店員收起當日到期的預先包裝豆製品,然後逐一拆袋用鼻「聞」! 店員其後重新包裝,竟貼上食用期限為翌日的標紙,若無其事當新貨賣?! 我們也直擊到有關情況! 有醫生警告,豆腐是容易變壞的食物,店員此舉隨時令人患上腸胃炎!
我們直擊發現,店員每日早上8時許,便會收起蔬菜等新鮮食品,再逐一檢查是否變壞、腐爛,但竟然連出名容易變壞的豆製品也不放過?!
我們早前見到店員從貨架上收起包裝標示為當天到期的豆腐、豆腐干和豆卜,然後搬到工作間,先逐一拆去包裝,倒去多餘水份,再將豆製品貼近鼻子去聞,相信沒異味的,就暫存在工作檯,直至所有豆製品檢查完畢後,店員便取出一袋新的豆製品,連同暫存在工作檯的舊豆製品,一起重新包裝,再放上貨架出售。我們在店員放上貨架後,隨即查看,發現重新包裝的豆製品,標示的到期日竟然改為翌日?!
我們一星期後再來,發現店員的做法亦一樣,同是收起當天到期的豆製品,然後搬到工作間,但店員見記者在附近徘徊,今次她就沒有用鼻子聞,而是只倒去多餘水份,再連同新的豆製品,一同重新包裝,而新包裝的到期日同樣改為翌日。
報料街坊A先生批評店員的做法是暪騙市民,「我也試過買豆腐回家後,發現有酸味,十分無良! 現在我不敢購買該店重新包裝的新鮮肉類,因為她們可以這樣處理豆腐,難保冰鮮雞那些食物,也是同樣做法! 」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豆製品含有豐富蛋白質和水份,容易滋生微生物,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 李斯特菌、黴菌等,一旦食用過期或儲存不當的豆製品,隨時令人患腸胃炎等,尤其對免疫系統較弱、一老一幼、癌症人士等,影響更大。
他指:「從相片和影片見到,職員就這樣拆開包裝,若手部清洗得不乾淨,可能污染食物,而且她將鼻子貼近食物,由於鼻內的皮膚含有很多金黃葡萄球菌和其他細菌,過程中她可能將細菌噴入食物中,大大增加食物被污染風險!」他又指,豆製品必須儲存在攝氏4度以下,若它曾在室溫擺放,可能已滋生了一定數量的細菌,因此,即使店員沒有更改包裝到期日,他也建議市民應揀選還有2至3日才到期的豆製品,以食得更安心。
涉事超市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食環署表示,已派員到有關超市巡查,其間沒有發現修改食物標籤所示保質期的情況,惟發現有關食品的標籤不符合本港食物標籤法例的相關規定,已即時提出檢控。人員亦已提醒超市負責人切勿隨意更改食物標籤上的資料,並須確保出售的預先包裝食物上的食物標籤符合相關法例。
署方續指,除上述個案外,由2023年至今,署方共接獲五宗有關該超市的食物衞生投訴,涉及懷疑售賣過期預先包裝食物,以及食物標籤和食物品質等問題。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除非獲得原本負責為遵守相關規定而在預先包裝食物上加上標記或標籤的製造商或包裝商的書面授權,否則任何人更改、移去或塗掉有關標籤上的資料,即屬違法,最高可處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