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圍村,你會想起甚麼?盆菜宴?新年放炮仗?重男輕女的儀式?其實圍村習俗多蘿蘿,適逢今年是龍年,Channel C早前特意去了粉嶺的龍躍頭村,看看這條「龍」字頭的圍村,究竟與龍有甚麼關係,順便帶大家看看已經買少見少的傳統圍村習俗點燈儀式。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龍躍頭鄉的秘書鄧錦棠「棠哥」就與我們分享甚麼是點燈儀式,「整個儀式初十一開始,初十一一般來說,中午十二點,師傅就會把丁頭燈及太公燈送來,然後就會把它們掛上橫樑上,有5盞小燈即今年有5個男丁,還有1盞太公燈,掛上去後,就把吉祥物再掛上去。吉祥物最主要有一份筷子、蔥、龍柏、茨菰,寓意吉祥的物品。」
他續說「初十二我們會去旁邊的天后宮請媽祖出來,並放置於神枱上,然後阿公及丁頭們拜神,當日會開燈,但蠟燭就會等完燈當日才燃點。今日(正月初十五)是我們點燈完燈的日子,主要是10時丁頭會過來(祠堂)拜神,然後燃點香燭,並收回之前的供品。每人取一份豬肉回家,下午5時會有盆菜,盆菜之後清場後就會把燈放下來,丁頭們就會取去花邊,其他村民想來年添丁,就在阿公燈上拿走花邊回去作紀念,然後會在前方天井位置化燈,化燈後,丁頭會每人拿走一盞油燈回去作紀念,完成後,就會請媽祖回去旁邊的天后宮。」
而剛剛棠哥提到的「每人取一份豬肉回家」,原來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太公分豬肉」,但今次就不是「人人有份」,只有添丁的丁戶才有份,而且最特別的是他們附有一包豬內臟,寓意剛出世的小朋友齊齊整整、五臟俱全。至於棠哥提到的盆菜,亦與我們平時食的盆菜不一樣,事關所有村民在祠堂外大排筵席,一起在戶外享用盆菜,村長就表示今年有多達88圍,親眼見證到場面都頗壯觀的。
另外,我們亦訪問了原居民鄧俊華「華哥」,他表示自己是今年的丁頭,已經是(第)三次,已經試過做了三任爸爸,「丁頭是指一定要在圍村,生到一個男孩子就稱為丁,而那位爸爸就稱為丁頭。而每年農曆新年前的年三十晚或二十九晚,每個丁戶都會派利是,一個男丁會有5,000港元,如果3個,把我算在內,我都是丁頭,我有3個兒子,以及我自己,加起上來我就有20,000港元利是,每條村都不同的,有多也有少。」
他又指「最特別的位置在於上燈及化燈2個儀式,上燈就寓意要買多點蔥、茨菰,聰明伶俐的意思,化燈就代表趕走那些不潔淨的東西,希望兒子身體健康、快高長大。」被問到關於紅木桶的詳情,他指紅木桶內放了些白米,米就表示豐衣足食,而雞蛋寓意可以多生小孩子。他繼續說:「做丁戶就當然開心,希望自己兒子寓意快高長大,很久沒見的村民及朋友都會聚首一堂,好像團年飯的意思。」
想知道龍躍頭村的歷史?我們邀請到龍躍頭村代表鄧根年與大家詳述一下「我聽老人家說,相傳後方的風水山,就是五朵芙蓉山名為龍山,來龍就在那裡結脈,我們太公就找了個地方就定居於此,名字就與龍有關,就叫作龍躍頭,意思就是來龍的地方。」他又指他們本來是江西吉水縣白沙村的人,「大約於北宋年間,太公就在陽春,即現在的陽江做縣令,步行至新界發現此地方很美,後來做完官就直接在新界錦田定居。我們首先立圍、立業的地方在錦田,距離現在差不多有1,000年了,而我們龍躍頭就在600多年、700年前,就在錦田其中一支,分支出來龍躍頭,在此立圍、休養生息,並生活至現在。」
至於龍躍頭村的傳統儀式,除了元宵點燈之外,鄧根年指他們每年春秋二祭都有,「春祭在二月初一我們會祭祠,全部男丁才可以拜太公,女生只能參與當晚的盆菜宴,就不能去拜太公,這個是傳統男女不平等的習俗。秋祭就是我們拜山頭,拜祭完自己家人後還有太公山,拜完太公山後,我們要上到去東莞市拜我們的皇姑墳,皇姑是我們其中一個太婆,她是宋朝宋高宗的親女兒,是我們的太婆。除此之外,我們會每十年一次打醮,太平清醮剛完成不久,逢(年份)3字尾 我們就會打醮,到4就到兄弟下村,逢5就到錦田,3就是我們龍躍頭及大埔頭,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把打醮承傳下去。」
身為香港人的你,對這些傳統文化又認識多少呢?大家不妨趁下年元宵節前後,來龍躍頭村欣賞一下點燈、化燈這些傳統習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