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過了三分一,如果要用兩個字做代表,除了「地震」大家日講夜講,我想「AI」應該是另一個選擇。
早前美國人工智能企業OpenAI旗下的ChatGPT,推出新的圖像生成功能,吹起生成「吉卜力畫風」熱潮。不但引發侵權爭議,亦令部份網民回憶吉卜力工作室創辦人之一、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2016年時曾公開反對人工智能(AI)參與創作的發言。
宮崎駿的長子宮崎吾朗,近日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承認AI的發展可能令全AI製作的影片出現,更可能搶走日本動畫師的工作,但宮崎駿本身是是「無可取代」。本身是動畫導演的宮崎吾朗認為,AI擁有巨大的潛力,有助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才冒起,而在其功能日益增強之下,2年內出現完全由AI製作的電影並不足為奇,但觀眾是否想看就是另一回事,直言AI捕捉不到為何吉卜力電影,能如此歷久不衰。宮崎吾朗指出創立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高畑勳等人都是了解戰爭的一代,因此他們的作品不時有黑暗元素、甜苦交織、以至有死亡的味道,令作品更具深度和真實性。相對生於和平時代的年輕人以至AI,不可能輕易複製這些深度。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過去,曾公開反對人工智能參與創作。2016 年他觀看一段 AI 生成動畫展示後,表示「非常噁心」,並批評創作者對「痛苦」毫無理解,更直言「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宮崎吾朗直言難以想像他們,無法再做動畫情況,還說「他們是不可能被取代的」。不過值得探究的是,目前日本動畫業界面對眾多問題,包括欠缺具經驗的畫師,工作時間和報酬不成比例等,這些不利元素的確是,令到新世代未必願意,投身人手繪畫的工作當中。
確實也頗頭痛,又想有人畫,但又未必提供到好好的環境同待遇,沒有人去畫但又有人要看,那就唯有靠AI,但是行業中人,又大部份人不喜歡AI,那就真的有排處理了。
其實縱觀我們現在的世界,特別是2025年,AI進入我們平民的生活,可以說是比以前更大幅度同更深入,就好像教育、醫療、新聞等等等等。就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最近在NBC的《今夜脫口秀》(The Tonight Show)中接受訪問時表示,未來十年的人工智能進步,將意味着「大多數事情」不再需要人類參與,包括醫生和老師這些職業 。他還估計,除了「三個職業」之外,包括,AI的程式設計師、能源專家、生物學家。除這三個之外,所有其他職業都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未來人類,每周只需工作「兩到三天」,更加work life balance,做少點當然開心,不過問題是,做少一點那我份糧?是否又會少一點?那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AI,你覺得是令到生活更多姿多彩?還是其實在威脅你呢?
就如中學會問的問題一樣:「AI的出現和大幅度的應用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歡迎各位考生在下面留言區作答。
#吉卜力工作室 #宮崎駿 #宮崎吾朗 #法新社 #日本動畫 #人工智能 #ChatGPT #比爾蓋茨 #未來10年 #AI取代人類 #3種職業 #倖存 #程式設計師 #能源專家 #生物學家 #生成式AI #人工智能 #AI #ClaudioCerasa #報章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