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衞生署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有逾39萬人登記,輪候移植的病人逾2,000名,但器官捐贈率跌至每100萬不足4人。香港醫學會周二(11日)強調這數目遠未能滿足病人需求,警告器官捐贈率長期偏低,為此將於下月13日舉辦「春耕行動」器官捐贈推廣步行活動,由中環海濱步行至灣仔海濱,期望活動能喚起社會關注。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根據現行政策,器官捐贈屬自願性質,即使市民已作登記,亦不具法律約束力。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名譽會長周嘉歡指出,2023和2024年香港的器官捐贈率降至歷史新低,每百萬人僅分別有3.2人和3.9人進行遺體器官捐贈,過去兩年間每年更只錄得兩宗肺移植手術,反映原本有機會獲得重生的病人,最終或因無法等到合適的器官而離世。
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續稱,除了登記率偏低外,近半數的家屬因不清楚逝者的意願,或希望保留完整遺體的傳統觀念,即使死者生前已登記願意捐出器官,最終都未必成事,因此希望藉不同活動推廣,讓市民更認識及了解器官捐贈,又認為學校可以在生物課、倫理課或周會時定期討論,協助新一代從小接受相關教育。
他呼籲市民不僅要登記成為捐贈者,更要主動與家人溝通,因如市民能及早與家人溝通及作登記成為捐贈者,不僅能減少家人的決策壓力,更可讓等待重生的患者獲得希望。另外,近年成功進行兩宗跨境捐贈都是「特事特辦」,會方希望港府與內地商討,率先在鄰近省份實施跨境捐贈恆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