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2023年第三季起於全港18區推出452隊關愛隊,冀為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為各區提供適合的服務和活動,協助政府支援有需要的市民,惟一年多以來爭議不斷。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周四(10日)出席關愛隊分享會時宣佈,第一期關愛隊的服務將於今年第三季完結時,第二期關愛隊將會接力,希望關愛隊能繼續與政府合作排解民生憂難,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陳國基在活動上公佈,截至今年1月底,全港的關愛隊已進行了39萬次家訪,提供了4.3萬次家居及其他支援服務,以及舉辦了2.3萬次地區活動,認為數字展現了關愛隊付出的關懷和努力;而關愛隊除了積極推展關愛服務和活動、協助傳遞政府信息,亦多次協助政府於突發和緊急事故中扶危濟急,形容其無私奉獻「有目共睹」,亦得到社會廣泛讚賞。
他指關愛隊成員們都是義工,但地區遇上突發和緊急事故時,他們會即時動員奔赴前線,為市民提供適切的支援,如支援臨時庇護中心、在醫院特別櫃檯當值、協助受災民眾、派發食物和日常用品等,例如去年佐敦華豐大廈發生大火後,關愛隊成員立即趕到現場,不分早晚輪流當值。
對於特首李家超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宣佈恆常化關愛隊的設置,並增加關愛隊下一期的資助金額五成,陳國基期望透過恆常化關愛隊服務及增加資助,令關愛隊工作更順暢,將關愛服務「做深做廣」。
關愛隊過去曾捲入多項爭議,中大《大學線》年初曾發表報道,指不少市民從沒接觸過關愛隊,又稱部份有工作人員派發關愛隊背心供參加者穿著以拍合照、舉辦活動對象與實際參加者不符等,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署理局長梁宏正之後曾稱有關報道內容未必公平「甚至有些以偏概全」。
有關報道亦曾稱難以索取關愛隊工作報告,負責督導關愛隊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當時曾稱會在服務協議完結後循合適方法向公眾發表;至上月她透露關愛隊工作報告於今年10月第一期協議結束後才能整理及提交,但稱只能看到家訪數字,認為反映不到關愛隊在各區的服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