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最初在8.3晚上8時預計,今次南海迷你風暴8.4會在香港以東登陸,並在東北方約70公里內陸掠過。不過其後的預測路徑,卻改為在香港西南方約30至40公里海域掠過。至8.4清晨5時,預測路徑再改為正中香港市區;不過在早上7時又改回香港以東近距登陸和掠過。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西登 V.S. 東登?
一般而言,若風暴在香港西面登陸,即在香港以南掠過,最接近香港時仍在海面,意味風暴未減弱,甚至仍在增強。而且香港屆時吹偏南風,較少地型遮擋,實際風力較大。
相反,若風暴在香港東面登陸,即最接近香港時已深入內陸,在東北面掠過,意味風暴已減弱,對香港影響較少。而且香港屆時吹偏北風,較多地型遮擋,實際風力較小。
但若風暴環流很大,即使在香港東面登陸,仍有相當破壞力。如果風暴中心風力強勁,並在香港以東近距離登陸,都有一定危險。
未料高空擾動發育
此外,不少人對今次風球,都感到出乎意料。原來今次風暴,是由南海高空擾動(高空低壓槽)孕育出來。翻查資料,天文台起初預計該低壓系統為高空擾動,後來它出乎預期,延伸至低空發展,才被改稱為廣闊低壓槽,並進一步捲成閉合環流的低壓區。
即使是歐洲氣象超級電腦,亦一直不看好今次高空擾動能孕育出風暴,至風暴形成前的同一天,才計算出較高的風暴形成機率。一般而言,這些夏季由東向西移的高空擾動很常見,都是副熱帶高壓脊(高空反氣脊)南側外圍的偏東氣流引起波動所致,但要發展為風暴,往往需要不少因素配合。
【天氣師李鈺廷提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