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本月初(6月)發生謀殺案,疑兇有精神病紀錄,令社會關注本港精神科人手不足問題。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日(12日),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重申這宗謀殺案與資源、人手及跟進不足無關,但有必要重申審視,現時精神科服務需要改善的地方,認爲若能增加人手,相信有助支援嚴重精神病患人士。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在同一節目中表示,支援服務出現問題的核心原因是人手不足,委員會上周開會後提出的10項措施,大部分爲現行措施,未有解決人手問題,他批評是原地踏步,認為社會期望有實際回應。
被問及本港公私營精神科醫生現時只有400多個,與世衛建議700多個的標準相差很遠,令到精神科醫生縮短對病者的診治時間,李夏茵說,精神健康服務要結合本地情況,不能一刀切以世衛標準斷定香港人手不夠,她指出公私營精神科醫生,已有合作,日後會探討再加強,包括社工、家庭醫生協助處理輕症。
李夏茵又表示,醫管局的人手「進進出出」,近年很多人離開,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曾達到1:40,她強調醫管局有信心,在第四季會設法令 比例不會擴大。
針對當局計劃在地區康健中心推出先導計劃,爲有需要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李夏茵表示,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許多細節仍需落實。
被問及當局如何檢討及執行「有條件釋放」範圍時,李夏茵表示,檢討範圍包括患者出院時,需檢視家庭及社區環境狀況,會聯合醫護、社區等不同專業人士一起討論有關詳情。對於是否推行「社區治療令」,她則要求精神患者在某種情況下,必須接受社區治療,不過有其他國家推行的社區治療令的效果不甚理想,需詳細探討在香港推行是否有效。
陳友凱則表示,地區康健中心設立時便應加入精神健康服務,現在才新增有關服務反映社會不重視精神健康。他又期望康健中心需有豐富精神病理學經驗的精神科醫生參與,分流患者才會有顯著成效,建議政府加入實際目標,包括增加在康健中心駐診的精神科醫生數目。
據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去年底有385名精神科醫生,平均每人需要跟進761名病人,陳友凱早前曾稱,當醫生要應付大量病人時,便需縮短每名病人的診症時間,或令醫生未能掌握病情,出現「走漏」嚴重個案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