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今日(20日)公佈香港第2次總膳食研究的首份報告。報告就食物中亞硫酸鹽的含量,及相關的膳食攝入量進行研究。檢測的185種食物中,其中只有17種(約9%)檢出亞硫酸鹽,而乾果的亞硫酸鹽平均濃度最高(每公斤240毫克)。中心提醒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亦應詳細參閱食物標籤。
亞硫酸鹽(包括二氧化硫)是用作防腐和抗氧化功能的食物添加劑,食安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張勇仁指,其急性毒性低,長期過量攝入可引致胃部受刺激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對亞硫酸鹽有過敏反應的人士,攝入後可能會引起支氣管收縮等不良反應。建議市民保持均衡飲食,並留意預先包裝食物的標籤。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研究在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間進行,分兩次抽樣,選定檢測130種物質,如食物添加劑、除害劑殘餘,採集的2,244個別食物樣本經處理後,合併成374個混合樣本再進行分析;研究得出共約10個研究報告,由現在至2026年分階段發佈。
這次研究合共檢測了185種食物的亞硫酸鹽含量,其中只有17種(約9%)檢出亞硫酸鹽。乾果的亞硫酸鹽平均濃度最高(每公斤240毫克),其次是蘑菇、紅及白酒和醃製蔬菜,平均濃度為每公斤20至30毫克。至於其餘檢出亞硫酸鹽的食物,平均濃度為每公斤10毫克或以下。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衞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訂定的健康參考值,亞硫酸鹽的每日可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0至0.7毫克。
研究結果指,不論是本地成年人口或年輕群組,每日從膳食攝入亞硫酸鹽的分量,均遠低於相關的每日可攝入量,顯示對健康構成慢性影響的機會不大。
中心提醒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避免因偏食某幾類食物而攝入過量亞硫酸鹽。市民在購買預先包裝食品時,可從食物標籤知悉食品是否含有亞硫酸鹽。對亞硫酸鹽有過敏反應的人士,更應詳細參閱食物標籤,以避免進食相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