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赤洲自首次發現恐龍化石,政府官員或不少市民均「寄予厚望」,由此掀起恐龍熱潮,從而帶動經濟效益。發展局指而經初步清修的恐龍化石於25日起在文物探知館展出,至今已錄得近5,600參觀人次,當中不少是學生和遊客。但是由於探知館入場是免費的,所以是次參觀「熱潮」並未帶來任何門券收益。
而專家團隊亦馬不停蹄在赤洲島進行發掘,希望盡快完成採集化石樣本,作深入研究和鑑定。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bit.ly/3wGQh7c】
發展局今日(30日)在社交平台發帖文指,古蹟辦聯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專家團隊,在漁護署協助下,登上位於香港東北水域赤洲─恐龍島,因島上沒有登岸設施和水電供應,需手攜發電機及挖掘工具登島,工作殊不容易,局方感謝各位專家為建構香港恐龍故事而作出的努力。
除古脊椎所的專家外,局方亦積極聯絡本地專家學者,為日後開展研究、舉辦科普教育活動和展覽提供意見。
此外,古蹟辦亦已舉行了兩場有關恐龍的講座,而漁護署亦安排了一系列講座,介紹地質、化石及古生物。古蹟辦和漁護署將繼續舉辦更多科普教育活動。發展局帖文又指,在探知館庭院興建臨時工作室及展示室正如火如荼全力趕工,預計年底前落成,屆時大家可以現場觀看專家清修化石的過程及已清修的化石,進一步了解化石的發掘和清修工作。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擴建工作是否預期日後的發掘工作定會有所發現。若然再沒有發現的話,市民會否還有興趣看著「碩果僅存」化石和專家「掘泥」。手法與過去冷待考古文物發掘工作明顯有頗大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