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提出削減政府開支,受影響的亦包括社會福利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周一(3日)下午與超過170個社福機構的代表閉門會面,他會後表示政府提出大型社福機構自行承擔7%削減幅度,中小型機構則由社署承擔當中的4%,儲備超過社署要求的上限時就要將多出的金額歸還政府。與會的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強調,無論減多少都會影響服務,期望削撥款只是短期措施。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孫玉菡在會後形容與會者表現友善,「一條心」想辦法做好工作,期望與社福界「同心破局」、在求變之下共渡時艱。他指58間獲社署5,000萬元以上撥款的大型社福機構需要累計削減7%資源,2025至26年度先減2%;其餘121間去年不受削減開支影響的中小型社福機構,需要自行處理3%,餘下4%則由社署承擔,但本年度無需削減資源,惟對於是否需要裁員並未正面回應,僅希望機構匯聚政府部門以外的資源提供服務。
另外他提到,社福機構目前共有逾40億元總儲備,如儲備水平超過社署要求的上限25%,就要將多出的金額歸還政府。他解釋,照顧者津貼、寄養家庭津貼、短期食物援助等都不想削減,期望機構能用儲備渡過一部份時艱,同時與政府一同思考如何拆牆鬆綁、精簡流程,「令1元當1.1元用」,例如容許機構延長盈餘暫存時間至5或6年。至於表示有困難的機構,當局會記錄在案,未來逐一商討。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坦言,撥款額一旦削減就可能是永久,減幅多少都難免影響服務,但社福界人手流失率高達兩成,加上薪金成本持續上升,「到底使用甚麼方法,減人手、減人工還是減服務呢?」,直稱不希望見到中小機構停辦。他期望將來當財政狀況改善時,能將撥款給回機構,讓社福界使用大家同意的資助水平去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