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於本月底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社區組織協會早前進行調查,七成人建議政府推出基層生活津貼,派發5,000元予貧窮線下的市民,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應優先開源增加政府收入,而非削減民生開支。協會又建議開徵「暴利稅」,向能源和房地產等特定行業徵收更多稅款。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協會在今年1至2月期間訪問了279名18至80歲的基層市民,了解他們對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看法,結果六成多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對財赤的首要措施是增加收入,當中最多人認同的是增加投資、由投資回報增加收入,其次是透過賣地、調高各項印花稅等;亦有六成半人建議額外發放兩個月綜援及長生津等社會津貼、再提供電費補貼等。
對於是否加稅,受訪者意見呈分歧,較多人支持調高博彩稅。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認為,政府應思考未來如何開拓稅源,特別是針對擁有鉅額資產的人,「過去幾十年無論經濟好不好,總有一些人的資產增值和利潤很高,如何可以有錢的給多點呢?甚至給了,都不會影響他們仍然好有錢。」她強調中央政府早前多次強調「共同富裕」目標,故特區政府應「精準扶貧」,將資源用於最有需要的弱勢群體。
協會又提到,早前多個政府部門表示需要檢討公營服務的收費和資助,擔心在開源節流措施下,基層市民將首當其衝,建議當局避免削減社福和民生開支,同時訂立「貧窮影響評估機制」,定期檢視政府部門制訂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