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聯同另外兩名港大專家龍振邦、薛達今在報章撰文,指現時本港七至八成人口已具「防重症屏障」,應趁病毒於夏季傳播力較低時,「分階段放寬防疫措施,開放香港,逐步復常」,以緩解策略,包括取消熔斷機制並逐步放寬入境旅客檢疫要求等,以應付後疫苗浪,往後可「視新型冠狀病毒猶如流感般的季節性感染」。
文章以新加坡為例,稱去年8月10日放寬後,先經歷了Delta引起的後疫苗浪及Omicron巨浪,後者高峰期每日超過2萬病例,但因接種率達81%,死亡數字極低。而至本年4月26日,當地已放寬大部份防疫限制,即使現時每日仍有三、四千病例,仍無阻新加坡人正常生活。
至於香港,現時每天徘徊約300宗個案,撰文專家認為「必須把握這段時間盡快完成接種,則復常日子不遠矣。」文中指,防重症屏障與全面開放時間不能相隔太久,若冬季前仍未開放,「11月有可能需大規模再次接種加強劑,尤其是長者及慢性病患者」,屆時或令市民陷入極度抗疫疲勞,故應把握復常時機。
三位專家又認為,不論現時再收緊或採取如何嚴格措施,都「只會延遲而不會阻止後疫苗浪之出現。」若後疫苗浪來得愈遲,市民現時透過疫苗及天然感染獲得之中和抗體亦會隨時間下降,只要在本年夏季經歷復常前最後一浪,抗疫的措施亦可逐一解除,例如當全民疫苗接種率達95%,便可取消疫苗通行證要求,「屆時如沒有再出現比Omicron更強之變種病毒,及度過2022、2023年冬季流感高峰,便可放寬戴口罩之要求。」
專家亦重申「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不會如2003年沙士般消失,原因是新冠病毒主要影響上呼吸道,有利釋放病毒;傳染力亦較強;逾一半感染者屬輕症,甚至無症狀,所以「新冠病毒將會於人類社會繼續傳播,猶如目前社會流行,引起普通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
港大醫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及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榮譽助理教授陳德光早前亦在報章撰文,認為不應再以脅迫性政策向年輕成年人「谷針」,並建議放寬「疫苗通行證」,袁國勇等三位專家文章亦有回應,認為如只限長者,有違公平原則,故「疫苗通行證」須繼續涵蓋所有合乎接種資格年齡層,認為有助增加接種動力。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亦在報章撰文回應,重申「疫苗通行證」仍屬必要疫情防控措施,並且有助市民大眾和社會各界的社交經濟活動復常,政府在制訂防疫措施時,「不能只着眼對個人益處及風險的平衡」。
另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聯合科學委員會,昨聯同政府專家顧問開會,並更新有關疫苗接種建議,18至59歲成人不論過去是否曾受感染,若從事較高暴露風險工作,或要符合到海外升學旅遊規定等個人需要,可選擇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但須與第三劑相距最少6個月。 專家認為,打第四針或能對較年輕的成年人提供短暫額外保護,以預防感染和出現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