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由2020年制裁華為和海康視威,反而令內地晶片業的發展比其他地方都要快。根據《彭博資訊》數據,過去四個季度,20家成長最快的晶片業公司,平均有19家是中國大陸,對上一年度只得8家。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內地寒武紀科技在內公司的股票已經從今年低位暴漲超過一倍,有分析指,還有成長空間。預料北京繼續投放會數十億美元,壯大晶片業並鼓勵「購買中國貨」,以迴避美方制裁。
半導體產業組織Semi的資料顯示,北京的目標自然是擺脫對歐美或日台等依賴。去年大陸向海外供應商購置晶片製造設備的訂單增加58%,由此推動本土業務,大陸晶片製造商和設計商的總銷售額在2021年躍增18%,創下新高,達到逾1萬億元人民幣(約1,500億美元)。
報道又引述Morningstar分析師Phelix Lee表示,最大的基本趨勢是,疫情封鎖期間,過去多半用進口半導體的中國大陸客戶不得不採購本土替代品,尋求供應鏈的自給自足,以確保營運順利。中芯國際(00981)今年首季度銷售因此按年激增67%,超過規模更大的台積電和格芯(Global Foundries)。
然而,全球知名的半導體關鍵材料供應商日本JSR總裁Eric Johnson早前接受訪問時指出,中國近年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行業基礎設施與技術有限,要生產先進晶片製造技術會異常困難。他指中國投下數十億美元開發產業技術,目標在2025年能對晶片產業關鍵技術的重要組件上,實現70%的自給自足,這種要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晶片行業的企圖,實際的效果很小。
Johnson解釋中國將難以做到原因是基於極紫外或極紫外光刻技術(EUV)的複雜晶片製造技術,這種技術上的能力要花幾十年時間和大量資金人才才能達到。
和Johnson同一論調還有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負責技術和半導體的集團副總裁Mario Morales,他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時曾指出,中國晶片相比國際大廠的晶片,可能落後於3、4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