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同世代之間的生活經驗和觀點差異日益明顯。專注於青少年文化、教育及服務的突破機構,旗下刊物《突破書誌》(Breakazine)周日(2日)在佐敦突破中心舉行分享會,介紹機構新出版書籍。會中,總編輯彭正雄和「事工研究及發展部」研究經理陳碧凌,連同參與書中研究數據整理,香港都會大學社會研究系畢業生伍建川,冀望各界改變觀點角度,重新看待青年問題。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陳碧凌表示,這項研究歷時約兩年,團隊收集了大量政府數據及本地和國際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Z世代」(1995 至 2012 年間出生者)的多樣性,並揭示了他們在職業、學業和人際關係上的挑戰。研究結果顯示,世代之間的生活經驗差異加深了彼此的不理解。陳碧凌指出,當前科技、政治及疫情影響了Z世代的成長,使他們與上一代的價值觀大相徑庭。
調查中,超過8成的受訪者每周會進行網上社交活動,而近 9成表示曾遭遇人際傷害,當中「網絡欺凌」的問題需待重視。面對全球及本地社會的經濟和人口結構變遷,陳碧凌指出,本港社會愈更「少子化」及「老年化」,近 7 成的青年認為自己承擔的生活負擔較上一代更重。伍建川指出,研究希望各界「從青年人身上看待彼此的未知道」,有 8 成受訪者表示,當自己「被父母問到工作或學業情況時」,會以「Hea答」情況略過對話,青年盡量避免父母過問更多生活。
彭正雄形容書本並不是「答案書」,不會確切為執政方或社會各界提供解決方法,希望書本是讓各界以新角度,坦誠建構基礎,共同解決青年問題。
被問到《突破書誌》早前宣佈即將停刊,彭正雄表示決定基於讀者群閱讀模式轉變,而印刷實體刊物需一定成本,過去 15 年間營運變得不容易。團隊將重新思考定位,為青年議題提供更多解決方法,包括倡議及構思工作。
彭正雄表示,團隊下一階段或就青年議題或處境進行更多工作,完成《突破書誌》任務,「可能是一個新開始」。青年人的議題是團隊關心一部分,惟需時間及空間考慮進一步推進工作,不會直接繼承《突破書誌》。彭正雄表示團隊,正探索「可持續」方式進行《突破書誌》工作,顧及紙價及期刊製作成本。
彭正雄表示時代已轉變,團隊思考如何與青年共創有關青年問題平台,期望有一個更不同及新穎方式。而尋找《突破書誌》題材及議題不困難,團隊考慮如何聚焦進一步青年議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