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市民經常被迫留在家中,加上經濟環境不明朗,壓力倍增。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今早在商台節目表示,研究中心2月下旬起透過分析傳媒報道推算出的本港自殺人數,由過往每日平均約1.8人,一度上升至每日平均4.05人,數字較去年同期多出4成,數字近期回落至每日平均3.05人,但仍屬較高水平。自殺人士多是中年人或長者,部份中年人自殺與財政問題有關,長者自殺的部分原因則與染疫有關。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設立的「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於3月23日錄得的「最近7天的自殺個案估值平均數」超越「極高」警戒線,是系統自2020年成立以來,首次觸及「極高」警戒線。
葉兆輝今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部份長者往往怕增加感染風險,而拒絕子女探訪,但他指子女仍有不少事可以做,例如是完成接種疫苗、做快速測試後,相約父母在附近的戶外地點見面,期間不一定要進食。他批評,目前的社交距離措施過於嚴厲,部份長者習慣到圖書館看報紙、到泳池游泳,但都因為場地關閉而要停止。他認為可以容許設施有限度開放,建議政府探討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時,可從郊野需不需要戴口罩、或沙灘分段開放方面考慮,認為不論長者或其他市民都需要「唞氣」。
研究中心副總監、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則表示,獨居、甚至在院舍有人照顧的長者,在疫情下都承受不少精神壓力,情緒、失眠和抑鬱等精神問題未能得到妥善照顧。廖廣申期望,隨着疫情緩和,院舍可以安排更多視像探訪,甚至放寬探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