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會利用空餘時間進修自我增值,但報讀課程時易中陷阱。消委會周一(17日)表示,去年全年接獲688宗有關教育服務的投訴,今年首兩個月已接獲94宗投訴,當中有個案涉及課程顧問承諾提供「100%退款保證」,但當事主要求退款時,卻遭商戶以各種理由拒絕。有商戶推出免費學券吸引學員報讀「人生課程」,事前卻要求學員繳付按金,最後失聯。亦有人報讀課程後被推銷海外物業。
消委會呼籲市民,不應單純因宣傳吸引而貿然報讀,應先詳細了解課程口碑,評估內容是否符合需要等再作決定。業界銷售課程時亦應向消費者清晰講解機制及條款,包括消費者決定終止課程及要求退款,商戶需要履行承諾。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承諾報讀可享「100%退款保證」 惟被「各種理由」拒絕
消委會分享了數個報讀課程「中伏」案例,其一包括有事主在社交媒體上留意到有公司推出社交媒體廣告營商線上課程,學費8.7萬元。其課程顧問承諾課程成本可分10期繳付,即每月只須付8,700元學費及520元向社交媒體平台繳付的廣告費;顧問指上課無額外成本,即日報名可享「100%退款保證」,個案終付錢上課。
惟事主上課4個月後,發現要增加客戶量需購買大量額外電子輔助工具,例如客戶預約系統、銷售系統或數據分析系統等,每月需額外投入約1,400元成本,感到課程不符承諾,要求退回已繳交的4個月合共3.48萬元學費;惟商戶以各種理由拒絕退款,要求事主先完成課程並繳清學費、或指事主未積極配合課程指示購入額外輔助工具等。事主投訴後,消委會介入並接獲公司回覆稱,指事主以分期形式繳付學費,不符合退款保證要求,也未能證明她有配合課程指示,故拒絕退款。消委會建議投訴人諮詢法律意見,以決定是否再作追討。
報讀課程「貨不對辦」 「度身訂造資產增值策略」實為建議投資海外物業
另一宗個案,有事主獲網友贈送了一張免費電子學券,可用作參加某公司舉辦的「5天人生課程」,但事主被要求先繳付7,800元按金,承諾完成課程後會以支票形式退款,事主經過一小時的游說後,感身心疲累而答應繳付按金。但事主之後在網上發現眾多有關人生課程的騙案,遂在課程展開前要求退款,卻被告知要先完成課程才能取回按金,此後事主一直未能聯絡上該公司,事主向消委會求助後表示會考慮向海關舉報。
也有一名投訴人於社交媒體看見聲稱可進行「個人資產優化分析」及「由星級導師教授投資心得」和「度身訂造資產增值策略」的理財課程廣告,遂以4.8萬元報讀,但完成與理財顧問的諮詢環節後,發現其「資產增值策略」實際是建議事主自行投資海外物業,或支付10多萬元由該公司代勞,認為課程貨不對辦而申請退款,約半年後經消委會介入方獲全數退款。
消委會指出,消委會指出,該3個案例都涉嫌不當經營,部份更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強調如商戶提供的「課程」貨不對辦或隱藏其他商業意圖,亦或於課程結束時被要求推薦親友報讀,才算完成課程,而這一安排及條款於銷售課程時未曾提及,商戶或有機會構成誤導遺漏,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消費者如懷疑商戶違法,可向海關舉報,或經消委會轉介與海關投訴。
消委會呼籲,消費者報讀課程前,應先了解課程內容、授課模式、停課或補課安排、導師資歷及辦學機構口碑等重要資訊,如課程設退款保證,應確保條款清晰列印於合約或收據中,報讀後要保留所有交易文件和資料,以作憑據;培訓機構銷售時亦應向消費者清晰講解機制及條款,如消費者決定終止課程並退款,商戶有責任履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