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日前成立專責小組檢討《浸大條例》,並擬改組校董會,包括大增校外校董成員比例;取消學生會會長自動出任學生校董一職,改由學生選出、校董會委任2名學生代表等。現任學生校董、學生會署理會長周嘉怡接受本台訪問,表明不同意改組,指出改組方案變相令校外成員成主導地位,憂慮會損害院校自主;而更改學生代表產生方法亦有「被DQ(取消資格)」的隱憂,且削弱學生會代表性,扼殺其生存空間。
繼中大校董會改組風波,浸大亦加入改組行列,引起外界關注。浸大早前在電郵中表示,為確保條例跟上時代的及符合原則,校董會成立檢討專責小組檢討條例,並附上草案建議。 現時校董會由18名校外成員及18名校內成員組成,但草案建議大大減少校董會校內成員人數。
周嘉怡認為將校內校董由18人減至9人,令校內校董與校外校董的比例,由原來的一半降至三成二,這變相令校外校董成主導地位,都擔心會有損害院校自主嘅疑慮。至於是否可以從而達至校方所指的「良好管治」,周嘉怡就指不清楚校的定義為何,因此認為說法存疑。她認為要有良好管治,應要以師生共治為原則,「一間學校應以學生為本,學生應有可了解校政同對校政表達意見嘅途徑」,惟現時的做法或令校內人士反而更難參與在內。
另一令人關注的是學生校董一位的產生方法,周嘉怡直言,由校董委任取代自動當選,擔心會出現「被DQ」的情況,「我覺得呢個係合理嘅疑慮,因都算係有前車之鑒」。早前浸大亦曾發生學生會內閣「滄溟」被DQ事件,當時引起不少爭議,其後亦出現浸大高層涉威嚇學生一事。
她亦質疑,在浸大校政透明度「向來就唔高」的情況下,校方如何確保有學生參選競逐校董。她以現時浸大教務議會為例,指出各學院的民選學生代表一般投票率「都係幾個percent(百分比)」,反映一般民選學生代表的代表性亦未必很高,而相反學生會必須有最少一成投票率,選舉結果方為有效,故質疑「佢個學生代表係咪真係比學生會會長更加代表到學生呢?」
而另一個衍生的問題是,一旦沒有人參選,或因「種種原因」導致參選人無法當選,變相會令校董會內再無學生代表。周嘉怡指這樣非常不樂觀,又指校董會作為學校最高權力架構,是校內最終決定政策的地方,如出現此情況,就等於學生「連知道學校最高權力架構決定咗啲咩嘅途徑都冇咗」,認為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
現時,嶺大同樣須選出學生校董。今年6月,嶺大通過修例,兩學生代表將改為本科生互選產生。而周嘉怡強調,此做法是因為校方不再承認學生會,才須透過選舉選出學生代表加入,但認為浸大現時仍有學生會存在,不理解更學生校董委任形式的做法。她又補充指,學生會會長一職本來已經由學生投票選出,因此具一定代表性,認為大學應要有自己的做法,表示會持續跟進,並校向方反映意見。
被問及會否擔心「步後塵」,如嶺大一樣被削權,她指作為學生會會長,十分關心未來學生會發展及話語權,因此將會持續與學校溝通,希望可以爭取到有關於學生會功能方面的話語權,令其發揮到最核心功能之一,繼續為校內學生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