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27日)公佈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的醫學資格名單,包括27間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及美國的大學醫科課程,全屬英語授課。
香港醫療人手一直處於短缺,政府放寬非本港培訓的醫生在港執業規定,而去年底正式修例通過,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工作。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將於本周五(29日)刊憲,同日生效,並將於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政府於去年11月在完成修例後,於醫委會轄下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檢視與香港兩所大學醫學院課程有相若質素的非本地醫學院課程,從而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委員會在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有信心委員會在本年內完成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工作。
陳肇始稱,現時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不足,此刻公布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正好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盡早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於公營醫療機構服務。有意到香港以外地方就讀醫科的學生亦可參考有關名單以作出升學選擇。
引入海外醫生的做法備受爭議,醫學會會長蔡堅曾表示,通過考試才能在港執業是公平對待所有海外醫生,並非只顧本地醫生利益。而醫學會前會長方津生亦表示認為港府不應單靠增加醫生數目,必須額外撥款增聘護士、其他專職人員輔助人員,並增設病床、手術室、醫學掃描儀、門診設施等。而對於港府亦提出成立另一個委員會以審查非本地醫學院名單,方批評是繞過現時的醫務委員會,是踐踏醫生專業自主。
自《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於二○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刊憲生效後,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於公營醫療機構(即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醫生工作,並在服務一定年期、取得認可專科資格及通過評核後獲得正式註冊在港執業行醫。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