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港學齡人口呈現結構性下降,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碧茜周三(12日)在教育局網上專欄撰文,預料今年至2031年在港居住的6歲小一適齡人口,將由48,600名降至37,500名,相信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的趨勢會繼續維持。她直言過去局方因應學齡人口出現短暫波幅而提出的過渡措施無助應對挑戰,將進一步修訂有關措施,包括有序減少學校數目,冀集中資源提升教育質素,所有未獲批開辦小一的資助小學,亦不能再以特別視學方式申請開班。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李碧茜表示,考慮到政府統計處2023年8月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包括考慮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及措施對未來人口所帶來的影響,認為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的趨勢將繼續維持,未來學額和學校數目料將隨學齡人口變化相應減少,故需要採取「軟著陸」策略,回應時代轉變。
她提到,現時在小一派位未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的學校,可選擇申請與其他學校合併、停止營運部份級別或轉私營方式開辦小一。為確保學校整體班級結構的完整性,並善用公共資源提供穩定和具教學效能的教學環境,當局將會改變現時可供學校選擇的方案及相關的申請安排。
其中,局方會擴大「合併」和「停辦全部或部分級別」方案的申請資格至全港所有資助小學,獲批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的資助小學,需以私營方式自資營運該屆別6個學年,直至該屆別的學生完成整個6年的小學課程;曾獲批開辦私營小一班級的學校,如在其後緊接的6個學年第二次未能在小一派位下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將不可再次申請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的方案。
新修訂代表自下學年開始,所有未獲批開辦小一的資助小學,將不能以特別視學方式申請開班。李碧茜強調,學校需要有合宜的整體學生人數和班級數目,保持整體班級結構的完整性,才可為學生提供穩定的教學環境,重申局方定必以學生的福祉為最優先考慮,並會在可行的情況下,就辦學團體提出的合併學校建議提供適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