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2026年起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並採用「可加不減」方程式,調整幅度與通脹及經濟情況掛鈎,多名商界議員今日(27日)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上質疑計法對資方不公道,其中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批評機制只集中關顧勞工,不理會資方感受,指一年一檢變相等於每年加人工,擔憂若經濟增長不符合預期,便會對僱主構成壓力。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目前領取最低工資只有1.7萬人,只佔勞動市場約0.6%,對商界影響有限,不會引起很大漣漪效應。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方程式中代表「經濟增長」的本地生產總值因素,門檻太高,要靠經濟增長令最低工資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認為有關方程式只是「應酬」勞工界。另外,他又問當局會否考慮追溯自2011年以來的加幅,來調整明年最低工資,由現時40元加至41.8元,再用新公式計算,稱「當是給禮物或好消息基層工友」。孫玉菡則強調,為了尊重現有機制,明年的調整會按現時最低工資40元為基礎,不設追溯期。
另一立法會議員李鎮強表示,「只加不減」對很多行業有負面影響,會給予員工每年都可以加人工的錯誤期望,對經濟發展長遠會造成影響。他又指,是否應反向思考是否會出現要減的情況,建議方程式應仿效地鐵滾存計算機制,不過孫玉菡回應指不贊成設立。
至於立法會議員黃國批評是次做法只是由過往「極之不理想」進步至「不理想」水平,有關機制每5至10年才檢討一次也是太闊,又指共享經濟繁榮門檻太高、關卡太多,質疑對基層勞工是否公平。孫玉菡指方程式引入經濟增長因素,希望激勵勞資攜手為本港經濟打拼,稱「做得成績好,大家都可以分享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