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5歲男病人上月底因病在在明愛醫院留醫,至本周一(3日)中午食餐期間,懷疑因醫療團隊溝通出現誤會,導致男病人誤被餵食正常食物導致哽塞,令病情急轉直下,經搶救後同日不治。院方今日(5日)公佈事件時就事件致歉,稱會進行根源調查並交死因庭跟進,相信今次屬個別的不幸事件,涉事的護士和護士學生正在休假。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明愛醫院行政總監關慧敏透露,該名男病人本身患有高血壓和認知障礙,去年開始進食需經打碎的固體食物,上月起亦轉吃糊狀食物,至上月28日因腹脹和便秘入院。他在入院初期需要禁食,其後情況逐漸好轉,醫療團隊周一判斷他可重新進食「平時會進食的食物」,因而註明他的飲食安排為DAT(diet as tolerated),原意是標明病人能進食其平時能正常進食的食物。
惟周一中午12時許病房派餐時,懷疑護士和醫生溝通出現問題,以為病人能食正常午餐,因此安排了醫院的「常餐」,即包括肉片、蔬菜和飯的午餐給他吃。關慧敏表示,當時一名五年級護士學生按指示為該病人進行餵食,一直都是以小口進食以評估是否能嘴嚼和吞嚥,一段時間後病人突然開始咳嗽,該學生馬上停止餵食並立即通知醫療團隊,院內的急救小組亦前往支援。
她續稱,該學生已第一時間用喉管吸走口內的口水或分泌物以減輕阻塞情況,惟病人情況急速惡化,心臟和呼吸均告停止,急救團隊為其插喉期間發現喉嚨內有食物殘渣,馬上用鉗取走,但病人反應仍未如理想,至下午一時半左右宣告不治。她對病人離世感到傷心,為此向其家人致歉及作深切慰問,強調已與病人家人會面兩次,將全力支援他們處理病人身後事,事件亦將交死因庭跟進。
對於DAT的指示,關慧敏強調這是常用的醫療術語,代表可按病人的身體情況決定他們當時能吃甚麼食物,因病人入院後的情況可能有不同變化。她相信今次事故源於團隊內各人可能對該術語有不同的理解,將來需要審視如何改善溝通,確保各方對醫療指示的理解一致。
醫管局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總行政總理張偉文強調非常重視事件, 將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期望於8周內找出事故原因及改善措施。他認為病人安全是重中之重,會嚴肅處理事件,事發後已與前線員工溝通,要求在交接病人和治療安排、臨床資訊等時要作清楚交代,膳食安排也要覆核清楚,並確保餵飼時持續監察病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