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會將就新田科技城分區計劃大綱草圖聽取公眾申述,香港園境師學會 (HKILA) 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WWF) 今日(6月27日)就新田科技城規劃提出五大優化方案,減低有關發展帶來的生態影響。WWF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政策高級經理劉兆強指,環評報告有不足及改善空間,但因報告已通過,需「接受現實」,在美中不足之處改善。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HKILA及WWF針對新田科技城規劃提出五大提議,分別為在科技城西北角附近保留濕地,建設多功能綠化空間,加強后海灣濕地生境連貫性;建造專為水獺而設計的生態走廊;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提高防洪能力;調整建築物高度管制,良雀鳥飛行廊道設計;保留石湖圍農地和池塘,建設特色田園公園。
就五項建議,劉兆強指新田科技城內逾10公頃農地永久消失,2021年初步發展大綱曾建議保留7公頃農地,去年發展大綱圖餘下約兩個籃球場大小的都市農業土地用途,至今連這兩個籃球場大的農業土用地都要消失,直言遺憾,因此倡議在新田新市鎮第七區保留現有9公頃石湖園農地,建設特色田園公園,吸引附近居民、村民或上班族一起耕作,達致「城鄉共融」。
香港園境師學會會長陳元敬表示,早前在北都發展保育委員會中已提出過類似概括建議,HKILA與WWF將於7月3日出席城規會舉行的公眾會議,向城規會委員講解有關優化方案內容,希望城規會及有關政府部門採納。
陳元敬指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原則之一,因新田及其周邊地區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園境師學會一方面建立了深圳和香港專家交流的平台,協助制定北部都會區發展的生態及園境規劃指導原則;另一方面亦會與 WWF合作,為新田科技城規劃,注入對氣候和生態有益的設計元素,建構優質、健康和綠色的社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育總監陳輩樂表示,政府計劃在落馬洲管制站附近建造一條供水獺等陸生哺乳類動物使用的生態走廊,惟走廊設計支離破碎,不利水獺使用,建議水獺設計及建造一條 570 米長的「生態運河」,連接三寶樹及落馬洲河套區,整條生態運河採用露天設計,形成連貫暢通的動物通道。
至於防洪方面,港園境師學會副會長陳彥璘認為,新田科技城無需建設昂貴城市化防洪設施,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代替,例如善用新田河道水體星羅棋佈的特點,改善排洪能力,包括保留部分河道以加強地表滲透能力,以及保留部分魚塘作蓄洪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