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近日上載中三公社科教材,當中教導青少年如何處理親密關係、性行為及性衝動。內文指出,若情侶未能承擔婚前性行為後果,如未婚懷孕、法律後果等,「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教材亦引導學生設想與戀人訂立親密界限,「如果我有性幻想/性衝動,我會透過下列方法加以控制」;教導學生應避免性衝動,約會時避免性感衣著,承諾會培養自律、自制和抵禦色情資訊的能力。
由教育局製作的「合乎情禮的親密關係」單元教材,內附5份工作紙,當中有題目問學生,建議一對15歲情侶到何處約會及原因,參考答案為:鬧市、快餐店,因為「在幽靜地方,例如在房間單獨共處,容易發生過分親密的身體接觸,引起青少年的性慾,甚至進而發生性行為」。亦有提及「戀愛與性」工作紙強調「有愛必有性」這個流行想法並不完全正確,並引用心理家史登堡的「愛情三角理論」,提及「完整的愛」應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大元素構成,激情雖然是愛其中一項元素,「卻非愛情的全部」,又指「人有性幻想和性慾是正常的,可是我們要認清自己是慾望的主人」。
工作紙同時探討「性幻想和性衝動的處理方法」,建議情侶可透過不同方法減低衝動,例如約會時「避免性感衣著」、避免過度親密接觸「例如撫摸,接吻」,多參與社群活動而非單獨約會、盡量避免在幽靜地方單獨共處,如果發現自己有性衝動,可以「避開」、「轉移」。內文又舉例提及,若男生和女生獨處一室,女生因天氣熱除下外套只餘下背心,並依偎在男生肩膀,男生有生理反應時,可以作出的選擇包括「立即離開現場」,或「一起到運動場打羽毛球等」。
工作紙亦有提及如何看待自慰,提到醫學證明偶爾自慰基本上不影響健康,但如果因為寂寞、無聊或壓力,希望自慰來逃避,無助解決問題,「更可能使自己不能自制,終日沉迷自慰的歡愉,忽略身邊人或事,影響個人的正常社交。」
教材指出,未滿16歲發生性行為的後果「包括觸犯法律和斷送人生幸福」,而情侶在公園作親密行為亦「不合禮,有傷風化」,若跟從類似行為,「甚至有可能被控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