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律年度今日(20日)舉行開啟典禮,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於典禮上致辭時指,「政治敏感」案件隨著《香港國安法》引入及根據《基本法》第 23 條制定的本地法例均已先後實施,而引起公眾關注。又強調各級法官審理案件時,包括國安案及其他案件時均堅守「無罪推定」、「罪行必須證明至毫無合理疑點」及「公平審訊」等原則,保障被告基本法律權利。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張舉能致辭時指,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引入,及根據《基本法》第 23 條制定的本地法例實施,而實際環境與國家安全法律的制定有關而訂製,具體內容主要取決於各個社會的安全考量、歷史經驗以及所面臨的威脅。
又指國安案與其他案件的法律原則一致,被告將於「無罪推定」等原則及公平審訊下,享有基本保障。而《香港國安法》第 5 條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第 2 條均特別確認這一點,各級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堅守這些原則。而香港的法治存於一個獨特的憲制框架,即「一國兩制」的安排。或偶爾帶來複雜性,國家安全法律只反映框架的「一國」方面,而當中「兩制」的概念,正賦予法院責任。
張舉能又指,在保障基本權利與維護國家安全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張力,司法機構對兩者始終堅守秉持。
張舉能又指,司法機構需謹慎權衡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個人權利與國家責任。取得平衡困難,裁決結果可能引發爭議。新法律條文的解釋亦可能不明晰,對判決持異議與聲稱司法制度受政治影響是「兩回事」。張舉能續指,法官行為受法律原則約束,不受政治目的影響。法院透過「法律程序接受問責」、「聆訊通常公開」及「裁決可上訴」,確保法律論據得到充分驗證,並使錯誤得以糾正。
張舉能表示,「國家安全案件」佔法院工作中少數,司法機構的範疇廣泛。香港法院的判例續受到其他普通法地區重視。例始近期倫敦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判決參考了多宗香港判決,包括 2023年的一宗上訴判決。
張舉能又指,部分終審法院的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引起公眾關注,強調理解海外法官因年邁或私人理由退休,以及少數因政治考量提早請辭。
張舉能表示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聘請具相稱地位和經驗的海外法官變得不如以往順暢。而香港近年在政治、社會或經濟方面都面對重大挑戰,法律制度應變能力,以至現有制度的成效實力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