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市建局政總監韋志成發表網誌,指局方會於2個重建項目試行「預先招標」及「預先批地」,以加快重建進度。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做法或令未遷走居民變成「釘子戶」,有迫遷效果,有機會惹居民反感,未必能加快進度。而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亦指,對市建局相關做法有保留。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陳劍青指,「預先批地」的分階段清場,過去只有私營機構使用,從效果上來看是迫遷。他解釋,因在重建項目範圍內的居民,如未有搬遷計劃,但市建局已開始工程時,就會如「釘子戶」一樣,不希望香港在進行重建計劃時有此情況。
他續說,根據他過去接觸過受重建計劃影響的居民的經驗,認為市建局做法會令居民反感,甚至令居民更不願遷走,反而達不到相關政策預期的效果。他又質疑,為何市建局不沿用現有具法理基礎的收購做法,反而突然改變原有遊戲規則。
楊永杰亦認為,若未完全清場,便開始施工整平土地,會為未遷走的居民帶來極大滋擾。他指,市建局試行的做法是一個突破,但需尊重居民的權益和福祉。他建議局方可以提前進行招標,規劃等程序,但清拆工程可在完全清場後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