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西及北部和蒙古沙漠的大量沙塵粒,少有南下長征至香港。多達12區的PM10懸浮粒子,自4.12入夜起急升逾30倍。其中東涌的PM2.5,更狂飆230倍。多區除染成一片灰黃色,哮喘和鼻敏感等長期病人亦可能不適。但東北季候風4.13下午緩和,隨後數天僅微風,連日不利污染物擴散。日本氣象廳預計,較濃的沙塵4.15撲港。


連日濁氣 健康風險高至嚴重
天文台指,廣東局部4.13朝受沙塵影響,能見度較低;預計香港局部4.13-15亦如是。環保署4.12下午預告,受沙塵氣流影響,懸浮粒子等背景污染物較多。隨着季候風緩和,風勢轉弱,不利污染物擴散,令空氣質素轉差。署方預計4.13及隨後數天,部份地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所反映的風險,可能達到高(指數6至7)、甚高(指數7至10)或嚴重(指數10至10+)級別。
環保署通過18個監測站,編製AQHI。不少站自4.13凌晨起,健康風險已升至甚高。多達12站(中西區、東區、觀塘、深水埗、葵涌、元朗、東涌、大埔、沙田、北區、塔門和旺角)的PM10濃度,自4.12入夜起急升30-70倍。由於沙塵粒較大,各區PM2.5濃度升幅,普遍不及PM10,多數僅升約10倍,惟獨東涌特別誇張;由4.12傍晚的0.4 µg/m3,狂飆230倍至4.13清晨的90.2 µg/m3。
署方料4.13下午,部份監測站的空氣健康風險,升至爆錶級的嚴重。當AQHI健康風險達甚高或嚴重水平時,環保署指,兒童、長者及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體力消耗及戶外活動。一般市民亦應減少或盡量減少戶外體力消耗,以及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特別在交通繁忙的地方。由於空氣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因人而異,如有不適,應盡快諮詢醫護。



華北沙塵暴難襲港
香港天文台曾指,當強風或湍流吹過沙土鬆散的沙漠,加上沙漠通常日照強烈,令大氣不穩定,會捲起大量的沙粒或塵粒,有利形成沙塵暴,使空氣變得混濁,令能見度大大降低。根據天文台定義,若沙塵使能見度下降至1000米以下,才稱為沙塵暴。
東亞大部份沙塵,源於中國西及北部和蒙古,並主要在3-5月的春季被吹起。中國北方的沙塵可受氣流帶動,東移至日韓等地。當沙塵暴移動時,沙粒會逐漸沉降,濃度亦隨之下降。由於香港距離北方沙漠達數千公里,當沙塵抵達香港時,往往已失去沙塵暴大部份或全部特徵,引致惡劣情況的機會甚微。
天氣師李鈺廷提提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