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大學今(14日)公佈涉及四代香港市民的心理健康和抗逆力研究結果,發現約兩成受訪港人分別有壓力(21.9%)和焦慮症狀(20.7%),當中Z世代(年齡介乎18至27歲)為最嚴重群體,約三成受訪者感焦慮(30.5%),以及兩成人感壓力(22.8%)和抑鬱(22.3%)及創傷後壓力徵狀,情緒調節能力、抗逆能力、對生活的積極度亦比其他世代低。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有關研究是樹仁大學聯同中大、浸大、嶺大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一起進行。在2023至2024年間,透過街頭採樣、全港網上問卷等調查10,136名香港市民。
調查結果顯示,22.8%、30.5%、22.3%的 Z世代年輕人分別有壓力、焦慮及抑鬱徵狀。Z世代的焦慮和抑鬱徵狀比率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情緒調節能力,和對生活的積極度亦比其他世代低,結果令人憂慮。
研究亦涵蓋各世代面對的重大創傷,過去一年,逾半市民曾遭遇心理創傷,事件分別為,親人去世或離婚(36.1%)、目睹死亡或嚴重傷害事件(18.7%)、兒童虐待受害者(14%)、受暴力對待(11.4%)。
調查顯示,雖然Z世代遇到的創傷普遍比其他世代較少,但接近1成的Z 世代年輕人表示過去一年曾受暴力對待。呼籲家長和老師倍加留意,為年輕人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
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周德生表示,研究所得的世代趨勢與全球相近,認為與Z世代較願意分享自己情緒狀態,更意識到困難,以及關注個人心理健康,都使年青人抑鬱和焦慮徵狀較高。他建議,相關組織應針對年輕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學校亦須加強心理輔導,同時增設情緒教育和逆境教育。
樹仁大學副校長 (研究院)鄧素琴指,每個年齡層隨成長及人生經歷,有一定心理變化,但認為不可忽視世代當前所面對的家庭、學校、社會及工作影響因素,「我們不可以話等到他長大了、自然好返,就不理會」。鄧素琴提倡及早察覺、預防及介入,並增強如個人抗疫力和情緒調節等保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