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至今仍是嚴重的可致命疾病,衞生署周四(3日)公佈去年港人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情況,指去年共新增365宗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的呈報個案,包括297名男性和68名女性,年齡介乎14至89歲,數字連續9年下跌;病毒感染率維持在0.1%,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期內則新增74宗愛滋病個案,涉及63男11女,年紀最輕的只有14歲。
署方警告,近年「晚發現感染者」、即確診感染病毒時已成為愛滋病患者的比例高達四至五成,呼籲持續暴露於較高感染風險的人士應最少每年一次及定期進行愛滋病病毒和性傳播感染測試。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服務處顧問醫生黃駿君表示,去年新增的365名HIV感染者當中,有312人是透過性接觸受感染,當中216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96人則透過異性性接觸感染,約44%的呈報來自公立醫院、診所及化驗所,其次是愛滋病服務機構。
黃駿君強調,感染HIV不等於已患病,但如患者未能掌握感染狀況,體內的病毒載量會不斷上升,並破壞免疫系統,最終成為愛滋病患者,故感染病毒人士應盡早檢測及接受藥物治療,以抑制病毒複製,減低愛滋病發病率及社區傳播風險。
雖然本港的HIV感染個案數字自2015年起連續9年下跌,但中心發現,近年「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高達四至五成,在不屬於高風險群組的新增感染個案中「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亦較男男性接觸者、性工作者等高風險群組為高。黃駿君表示,本港在2015年有約34%「晚發現感染者」,之後逐步上升至近年比例。
研究︰約17%性工作者曾有性病徵狀 逾六成未求醫
她警告「晚發現感染者」出現機會性感染的風險上升3.5倍,恢復免疫功能機會下降,社區傳播風險亦增加3.5倍,患者死亡率更增加逾10倍,呼籲所有曾進行性行為的人應最少進行一次病毒檢測,持續暴露於較高感染風險的人士如男男性接觸者、女性性工作者及其顧客,以及注射毒品人士等,應最少每年一次和定期進行愛滋病病毒和性傳播感染測試。
另外,衞生署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訪問了275名女性性工作者,發現約55%在受訪前一年曾接受愛滋病病毒測試,雖與2022年調查時的37%比較有所改善,但仍未達到80%的指標;另外只有約四成受訪者過去一年曾接受性病測試,約17%的受訪者於過去一年曾出現性病徵狀,惟當中64%不曾求醫,約一成人更不曾作任何處理。
調查亦顯示,受訪者使用安全套的比率普遍理想,與非固定顧客發生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的比率達99%,但只有81%受訪者會與「熟客」使用安全套。參與該調查的「再思社區」代表林家慧指出,性工作者人口流動性大,他們及顧客有機會在外地進行性行為,增加愛滋病及性病感染風險,黃駿君呼籲市民應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確定受感染時應盡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