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連日受華北沙塵籠罩;懸浮污染PM10和PM2.5濃度,均在數小時急升數十倍,並長期高企,分別超出世衞和環保署標準3-6倍和1-3倍。從天文台957米高的大帽山頂鏡頭可見,未散的沙塵4.14仍穩定滯留800多米以下,形成一片沙塵海。原來這與如蓋被般的逆溫層有關。

所謂高處不勝寒;對流層內每升高1000米,氣溫通常跌約6.5°C。但亦有例外,即氣溫不跌反升,這稱為逆溫層。逆溫層內的空氣較暖較輕,不會自然下沉;其下方的空氣則較冷較重,亦不會無故上升,難以誘發對流。
逆溫層有如1張被,蓋住下方的空氣,令其不容易逃往高空。當沙塵等污染物排放或輸送,便會積聚起來,揮之不散,形成煙霞,降低能見度。從4.14探空數據可見,本港900米以下低空,有多道逆溫層,令懸浮污染更易積聚。

環保署:世衞指引極嚴格
環保署曾指,世衞的《空氣質素指引》所訂的水平極其嚴格,遂提出較寬鬆的中期目標,讓各地政府可循序漸進,改善其空氣質素。世衞又建議各地政府制定標準時,除應考慮公眾健康風險,亦要顧及科技發展、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因素。
世衞亦容許部份指標,每年可超標若干次數。環保署曾指,本港已參考世衞建議及環保先進國家做法,訂定空氣質素指標。部份指標仍按世衞較寬鬆的中期目標制定;容許超標次數亦被指多於世衞建議,但環保署強調,會定期檢討指標。
天氣師李鈺廷提提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