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早前宣佈明年1月1日起增加多項服務收費,其中藥費改以「最多」4星期為單位計算價格並加價,不少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憂慮負擔加重及要多次覆診。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26日)表示「最多4星期」是收費單位,醫生仍可按病人需要開出16星期或以上的藥物,病人無需每4星期到醫院取藥,又稱預計私家醫院和診所出現加價潮的機會「唔係好大」。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高拔陞昨日回應門診派藥加價時,表示「4星期」的說法是收費單位,「每4個星期作為一個收費單位,咁『派藥』呢,佢依然係可以『派』16個星期、18星期、19星期都冇問題嘅」,稱醫生可決定開藥數量,上限為24星期,不過藥費會較現時高。以現時專科門診病人可一次過購買16星期藥物、總收費15元為例,在新機制下將變成「4個4星期」的藥物,即收費由15元增至80元,加幅433%。
高拔陞稱過往不少病人浪費藥物,而私家診所的收費循多方面考慮,「唔會『淨係』話睇公營醫院幾多錢」,認為私家診所不會跟隨醫管局大幅加價。
盧寵茂指「外國」急症室逾千美元 英國加拿大澳洲均免費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亦回應急症室收費改為兩級制,稱考慮收費時以病人負擔能力、如何善用服務及分擔成本方面考慮,強調急症室涉及高規格的人手和儀器,原意是搶救危急病人,故成本較一般門診高。盧寵茂形容400元是考慮各因素後定出的價格,「輕症病人自己平衡過,未必願意畀嗰400蚊」,便會選擇「唔嚟喇」,相信第三類「緊急」病人考慮收費後仍會使用急症室,形容「佢哋平衡上,唔會受個收費影響咁大」,而第3類「緊急」和第4類「次緊急」病人亦較難分類,可能出現爭拗。
盧寵茂強調400元的「共付額」相當合理,「如果環顧全世界,急症室個收費好多完全唔止係呢個數目,如果啲外國嗰啲,甚至係過千蚊美金」。翻查資料,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2017年發表的報告顯示,美國人平均每次使用急症室服務的費用為530美元(約4,121港元),英國、加拿大、澳洲公民更可免費使用公院急症室。
合資格申請減免者需交證明文件
醫管局亦公佈新的費用減免機制,2人或以上家庭若入息中位數為16,950元或以下、資產不多於38.7萬元,可申請減免全額醫療費用,但病人需提交收入和資產證明,通過醫務社工經濟審查方可獲減免資格。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潘綺虹承認合資格申請減免的人數大增,但「實質上係咪140萬人都會嚟晒用我哋醫管局嘅服務呢?或者係咪佢都會去考慮自己個情況,會去申請呢?」她認為公眾「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