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問題未見「煞車」,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周四(6日)公佈,即使熱帶太平洋出現了拉尼娜現象(La Niña),並一度為全球暫時降溫,惟上月全球平均氣溫仍高達13.23°C,是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月。有科學家表示,儘管赤道太平洋中部已變冷,但「許多其他海盆和海洋的溫度異常高」。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數據顯示,今年1月歐洲地區的平均氣溫是攝氏1.8°C,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值高出2.51°C,只有英國、冰島和法國北部等地區氣溫仍低於平均值;期內海平面氣溫亦高達20.78°C,僅次於去年1月,是全球歷來第二高。另外,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高出1.61°C。
南極和北極的海冰水平方面,上月北極海冰較平均值少6%,與2018年1月持平,加拿大東部地區特別稀少;南極海冰亦較平均值少5%,但已較近年情況有所改善。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副局長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形容情況令人驚訝,因太平洋地區雖出現可令海水變冷的拉尼娜現象,但上月氣溫仍延續了過去兩年的破紀錄趨勢。該局其中一名氣候科學家尼哥拉斯(Julien Nicolas)亦說,不預期全球氣溫會放緩上升,尤其是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力在3月將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