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以失聰人士為主題,九龍西有6間學校合作,計劃3月中旬包下區內一間戲院早場時段,讓400多名師生及家長一同看電影,並邀請《看》片導演黃修平和其中一名主角吳祉昊出席分享會。其中一間參與學校聖公會聖安德烈小學校長譚先明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電影讓他聯想到學校鼓勵少數族裔學生學中文的做法,坦言即使教師的出發點是「為學生好」,但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期望透過活動讓師生和家長反思共融議題。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聖安德烈小學將與另外5間學校在3月中旬其中一天的早場時段,「包起」區內一間戲院4間影院合共400多個座位,讓6間學校師生和家長一同觀看《看我今天怎麼說》,其後於其中一間學校的禮堂舉行分享會。除黃修平和吳祉昊外,各學校亦邀請協助非華語學生的機構,以及關注特殊教育需要(SEN)的組織代表出席分享會,活動預算約2萬多元,學校主要透過教育局屬下處理精神健康的「校園.好精神一筆過津貼」資助包場費用。
稱「為學生好」或產生負面影響
譚先明憶述他早前入場觀看《看我今天怎麼說》時,目睹電影中教師「為學生好」、希望學生融入主流社會,而強迫他們不能打手語的情節感動,亦給他反思:「老師嘅出發點絕對係為學生好,但係究竟我哋做緊嘅嘢,對佢好嘅同時,有冇同時對同學仔產生咗一啲負面嘅影響,甚至乎剝奪咗佢哋嘅權利呢?」
譚先明稱這情節令他想起校內的非華語學生,「佢哋數目唔多,都係十個八個左右。我哋為佢好,好希望佢哋喺學校裡面學好口語、學好中文,但當我哋畀好多資源幫佢哋學中文嘅同時,我哋問心,有冇同樣嘅努力去尊重返佢哋本身嘅烏都語?佢哋本身嘅文化?」
盼不同人互相尊重建立共融
聖公會聖安德烈小學此前也曾包場觀看電影,分別為《4拍4家族》和《玩轉腦朋友2》,但今次是首次包辦整間戲院,參與促成活動的「好戲量」藝術總監楊秉基於社交平台透露,校方起初只計劃「包一場」,其後變成「包全間戲院」,因此令難度增加。譚先明坦言包場過程有困難,因需遷就分享會舉行的學校地點,戲院選址限制較大,碰巧該戲院並非屬於大型院線,各方溝通和遷就檔期並不容易,「過程裡面我哋要等戲院約實、要就導演同演員嘅檔期,都要配合咁多間學校自己嘅校曆」,最終才成事。他亦感謝電影公司協助安排黃修平和吳祉昊出席分享會,期望藉他們的分享,讓與會師生和家長對「共融」有更多啟發。
譚先明表示推動共融不能只「單打獨鬥」,期望藉活動引發參與者討論、反思以至行動,「為到呢個社會裡面締造多啲嘅共融氛圍,增加人同人之間嘅尊重。即使我哋有意見唔同、膚色唔同、立場唔同,但係我哋仍然都可以透過溝通、透過尊重,都可以建立一個有愛、有情嘅社會」。他計劃下學年舉辦新活動,邀請巴基斯坦裔兒童化身「小老師」,教其他學生烏都語,以至巴基斯坦的信仰和服飾,讓不同族裔的學生彼此認識和尊重,減少不必要甚至惡意的標籤,「呢個都係《看我今天怎麼說》畀我嘅好大影響同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