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思路周三(12日)發表新一輪「一國兩制」指數,以10分滿分計算,最新為6.14分,較上一輪6.17分微跌0.03分,結束自2012年起連續上升的趨勢。國際評價方面的3項評分當中,「公民權利」及「民主發展」評分均下跌,僅「經濟開放」評分輕微上升。另外,42.3%受訪市民「滿意」特區政府表現,較「不滿意」高1個百份點,不滿意立法會表現的受訪者多達48%,只有29.4%感滿意。
民主思路召集人、行會成員湯家驊認為,雖然評分下跌,但不構成統計學上的顯著變化,惟直言過去不少議員的議政能力未達公眾期望,多人發言內容均為追捧中央的言論,呼籲議員理性監督政府,以建設性態度提出意見,推進政府施政。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據調查結果顯示,本地民意的3項支柱評分均下跌,當中「人權自由」僅5.34分,較2024年上半年下跌2.2%,「高度自治」評分亦下降1.5%至5.21分,「內地和香港關係」評分略降0.2%至5.6分;12項子支柱的評分除「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上升外,其餘均告下滑。國際評價方面,「公民權利」及「民主發展」評分同見下跌,只有「經濟開放」評分輕微上升。
湯家驊認為雖然評分下跌,但不構成統計學上的顯著變化,雖然市民對人權狀況及司法獨立信心有下跌趨勢,但近日終審法院在支聯會拒交資料案中,裁定3名被告無罪,判辭亦確立公平審訊屬國安法案件重要的一環,相信會增加市民對人權、司法獨立的信心。聯席召集人潘學智指出,「言論、結社、集會自由」及「民主政制發展」的評分跌幅最大,分別下跌5.2%及3.4%,料與過去近半年社會運動案件進入結案階段,勾起市民對政治紛爭的回憶有關,以及記協主席鄭嘉如懷疑因參與工會被解僱,影響市民觀感。
調查亦顯示,受訪者對立法會表現普遍出現不滿,湯家驊引述市民反映,不少議員的發言內容只會追捧中央政府的言論,少有發表個人看法,審議法例過程亦顯得不熟悉議題、或未有積極參與,令市民質疑通過的法例是否已作全面審查。他強調本屆政府施政已步入穩步發展階段,議員的角色應以理性監督為核心,以建設性態度提出意見,推進政府施政;至於新一屆立法會應否「大換血」,就應交由選民決定,惟希望有更多不同範疇及有能力的人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