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論壇版1日刊登台灣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的邀稿專文,題為「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 )。文章反映出龍應台對台灣未來的深切擔憂,尤其是在國際局勢、不斷變化的美中關係及內部政治氛圍的背景下。龍應台善於將台灣的現實與烏克蘭的境遇相比較,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美國會否在關鍵時刻放棄台灣?她指出,台灣社會對美國承諾的懷疑情緒逐漸升高,這是台灣人民及政治領袖必須認真思考的。
文章提到,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的途徑不該單一依賴美國支援,而應該展開內部對話,探索可行的對岸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觀點,因為在當今全球化和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單靠外部力量無法保障台灣的安全與自由。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bit.ly/3wGQh7c】
隨著時局變化,龍應台強調恐懼不應成為主要的指導原則,反而要選擇理性溝通與包容,尋求與中國的和平共處,而不是一味地對抗。這樣的呼籲在今日的台灣尤為重要,因為它要求人們重新審視兩岸關係與台灣的自我定位。
此外,她提到,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過去的外交教訓提醒著台灣,無論多麼艱難,和平與開放才是未來的出路。這一點在當前的台灣社會中需要更廣泛的共鳴。
最後,龍應台勾勒出的未來願景,她說台灣所有人都希望保護我們珍視的自由。我們有分歧之處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透過與中國和解或對抗。但有一點現在很清楚:完全依賴美國,同時拒絕和激怒中國,不再是一條可行的前進之路。不先確保和平,就不會有民主。
旅美教授陳時奮(筆名翁達瑞)針對龍應台上述文章展開了激烈的反駁,指出她的言論存在明顯的偏見和誤導。他認為,龍應台試圖將兩岸緊張的責任歸咎於民進黨,完全無視中共對台灣的侵略行徑。翁達瑞強調,龍應台所謂的民意調查並不具代表性,因為她引用的僅是匿名網友的隨機回應。他反駁道,台灣人民的聲音應當由更全面的調查和代表性數據來反映,而不僅僅是一些網路上的隨機意見。
在翁達瑞的留言中,他清楚地表達了對龍應台錯誤界定兩岸關係的看法,強調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不可忽視,而所謂的「和解」並非真實選項。他的這番言論受到許多讀者的推崇,並促使對龍應台觀點的進一步討論。
龍應台亦將文章貼到Facebook,立刻引發討論,但以負評居多。台灣人氣律師林智群留言,斑馬跟獅子怎麼談和解?中國要的和解唯一方式就是吃掉你,你的「某種方式」是指「幾分熟」嗎?林智群律師並質疑,龍應台說有和平才有民主。香港跟中國和平統一,現在有民主嗎?
不少網民留言表示「是誰不想和平相處? 軍演軍艦繞台的是誰?」、「不愧是文學家,繞台軍演都變得浪漫了」、「中國只想吞了我們,沒要和解或和平啊!太一廂情願了!」、「台灣就是這種與馬英九一樣蠢人才淪落如此,與魔鬼談和平?」及「台灣真的不缺龍應台這種綏靖主義者,曾經很敬重龍老師的風骨,如今看來好像也只是我的一廂情願。龍應台如果看不清世界大勢,就別出來敗壞台灣的形象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