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日前發生大地震,至今死亡人數已超過2,700人,亦波及鄰近的泰國。不過有當地科學家日前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朋友在地震發生時正好在泰國西南部、緬甸以南的斯米蘭群島(Similan Islands)一帶海域潛水,並拍攝到當地魚群在地震期間「集體躺平」在海床上,相信是當地首次有證據證明魚群如何應對地震。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泰國農業大學漁業學院海洋科學系的科學家東恩(Thon Thamrongnawasawat)在周六(29日)於社交媒體撰文,指當時他一名朋友在地震前正好在斯米蘭群島一帶海域潛水,地震發生時所有在珊瑚上的魚都「躺平」在海床上,並指如果只有一條魚這樣做並不奇怪,但看到的是幾乎所有魚都即時躺到海床上,而魚群在日間一般只會集體游泳,而不會同時躺下,即使晚上也是會分開睡,故今次是很罕見的現象。
東恩續稱,魚群擅長捕捉水中的震動,故能提前感知地震來臨,認為牠們可能是出於本能而躺到海床上,以避開地震後可能出現的湍流和海嘯,如不躺下就有機會被水流捲走,如同人類在發生地震時會伏在地上一樣。另外東恩亦引述其朋友指,地震期間無人機曾拍攝到近岸的儒艮紛紛逃進深水地區,指這應是牠們敏感但正常的生態,此前從未聞有儒艮在海嘯期間被捲到岸邊。
雖然魚類可能比人類更早感應到地震,但東恩強調魚類不可能早數以小時計警告人類即將有地震,只能顯示動物確實比人類更早感應到地震,不過這次相信是泰國首次有明確證據顯示魚群如何應對地震,放諸海外亦是很罕有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