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日本長崎外海的世界文化遺產、俗稱「軍艦島」的端島是當地的旅遊名勝之一,但日本傳媒日前報道,島上部份建築因老化面臨坍塌風險,島上30幢建築物當中有17幢的抗震能力低於五成,作為日本最古老鋼筋混凝土建築的30號大樓甚至只餘3%。專家表示雖然它們不會立即出現坍塌,但長遠有機會影響島嶼的整體外貌。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日本共同社報道,由東京大學、芝浦工業大學等大學教授為核心的「軍艦島混凝土建築健全度調查小委員會」,早於2015年9月在向島上不向一般遊客開放的區域內,調查當地30幢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各層柱和樑的劣化情況,結果發現它們當中的17幢、包括曾作為礦工宿舍的16號大樓的抗震性能低於建成時的五成。
其中樓齡逾60年、被譽為日本最古老鋼筋混凝土建築的30號大樓,其抗震能力更只剩下3%,多幢建築物支柱及樑的鋼筋亦嚴重外露,有專家指出去年秋季時該大樓已經是隨時可能坍塌的「末期狀態」。此外,該島由於四面環海,受土壤鹽化及風化影響,島上建築的柱樑和鋼筋裸露情況嚴重。不過報道亦提到,原為煤礦企業幹部宿舍的3號大樓等房齡相對較短的建築,其抗震性能仍維持在八成以上。
軍艦島位於長崎縣西南方對開海域,因為外形與軍艦相似而獲此別名,由於附近海域蘊藏豐富煤炭,19世紀末開始成為日本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二戰時更有數千名從中國及朝鮮半島等地俘虜的勞工,被迫在島上開採煤礦;島上礦場最終在70年代關閉,該島亦變成無人島,改為旅遊景點。該島連同另外20多個明治時期的重工業設施,在2015年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今年夏天即將踏入十周年。